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首都教育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战略方针,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教育开放,首都教育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的势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率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教育普及水平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形成了“社会大课堂”、“蓝天工程”等一系列首都品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结构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显著扩大,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残疾儿童少年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资助政策逐步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基本保障。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教育开放程度持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117个,招收留学生28万人次,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任教的外籍教师达到4000多人,首都院校在境外承办的孔子学院(课堂)已达102个,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日趋深入。教育投入显著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42倍,占GDP比重提高了0.64个百分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教育功能不断拓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学习资源与载体不断丰富。
  “十一五”期间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二、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高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不断迈进的重要时期。新的历史阶段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对首都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首都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十二五”时期首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智力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已成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使命,这就要求首都教育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紧紧围绕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为首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
  --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教育公平的程度备加关注的新形势,首都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教育发展,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快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的优质化、多样化和均衡化,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驻人口拓展,由义务教育向其他教育领域延伸,让市民感受到首都教育的新变化,促进首都的和谐稳定。
  --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首都教育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市区和城乡结合部人口规模迅速增加给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带来了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学龄儿童少年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将面临新的需求高峰。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也对加快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妥善解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这都要求首都加快完善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人才竞争对构筑首都教育新优势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当前,科技、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求北京更加积极、有力、创造性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首都教育特色,构筑首都教育发展新优势,在拔尖创新人才、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上取得新的进展,继续发挥首都教育对全国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成为展示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最新成果的示范窗口。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首都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包括:教育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的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全面提升;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教育公共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资源布局还不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变化的新需要,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亟待确立。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切实落实全国和北京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按照《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全面推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现《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基本形成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资源布局,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保持市民受教育程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进一步健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普遍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覆盖面达到80%以上。市民终身学习的条件更加便捷。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