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用客机大型复合材料部件与总装生产线
开展大型客机复合材料平尾设计、制造和地面测试,全面满足相关适航条款要求;研制大型客机部件柔性装配数字化工艺设计技术和关键工艺装备,建立大型客机总装移动生产线演示系统,形成多架大型客机同时装配的能力。
(3)月球与深空探测器
围绕探月工程二期,开展月球车移动、结构与机构、测控数传、电源等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完成地面试验和月面巡视飞行任务。围绕探月工程三期,重点开展月球轨道器的论证和样机研究,以及弱碰撞对接机构等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深空探测,重点开展火星/金星探测器的论证、样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4)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级泵阀及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
研制AP1000主泵、压水堆核电站轴封式主泵等核一、二级泵阀,实现主泵、稳压器安全阀等关键泵阀及重要辅助设备的设计自主化、制造国产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P1000、CAP1400反应堆保护系统,形成反应堆保护系统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掌握核电站数字化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具备设计、系统集成的工程能力。建设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测试验证平台。
(5)超精密光学元器件加工
研制超精密、大尺寸精密光学元器件的高精度加工及检测设备,解决脆性材料精密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工艺分配和管理、加工工艺、材料处理、表面处理和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精密光学工程高端制造平台,实现光学元器件制造的高精度、高效率、高一致性和低成本化。
(6)先进制造共性技术
发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制造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发展现代制造工艺技术,掌握极端环境、极端尺度和极端性能条件下的关键部件制造能力,支撑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制;发展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形成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与制造、回收利用和再制造等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代制造服务技术,引领制造企业向提供产品与提供服务并重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发展制造业生产安全控制与快速处置技术,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
(7)大容量高参数超超临界煤电机组
重点开展褐煤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四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水氢氢和双水内冷发电机等设计技术研发;研究超高参数发电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为开发先进煤电机组提供技术支撑。
(四)数字上海
坚持以信息技术创新支撑城市发展转型为目标,结合绿色、智能、惠民、安全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大发展和城市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为契机,以服务模式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互动为重要手段,围绕感知、融合、服务的信息技术发展方向,部署4项重大任务和6项重点任务,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继续实现突破,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提升上海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上海顺利迈入服务经济时代和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1.重大任务
(1)“三网融合”演进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开展满足“三网融合”要求的创新网络体系、技术规范和智能搜索、推荐、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的研究,研制宽带有线与无线融合的接入网络、集成网管、业务平台和融合业务终端等关键设备和系统,推进万兆到楼、百兆入户的规模应用和试验,为上海作为全国“三网融合”先行试点城市目标的实现、引领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的芯片、设备与系统
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系统的研制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研究,研制核心芯片、终端以及系统设备,建设符合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测试验证环境和跨网络移动互联网应用运行环境,创新移动宽带多媒体服务商业模式,提升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打造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产业链。
(3)面向智能城市管理的物联网应用
加强传感网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开展传感器芯片、高精度定位、生物信号分析、物品数字信源、智能海量数据和视频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治安监控、社区平安、健康服务、生态环境、交通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城市环境的有效感知和服务的即时管控,提升城市智能管理的能级,为“平安上海”、“智慧上海”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云计算核心设备及应用系统
开展绿色高效能新型内存子系统及内存管理芯片的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具有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和快速访问能力的云存储系统,构建基于新型体系机构的绿色高效能云计算机系统;开展云计算标准和安全技术的研究,研制面向云服务的中间件、云操作系统;构建云服务开发、测试、运营平台,形成快速交付系统、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探索和形成云计算商业服务模式,推动云计算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为“云海计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2.重点任务
(1)嵌入式系统与软件
研究嵌入式系统与软件和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深层协作机制,加强嵌入式基础软件、应用解决方案、终端产品间的互动,引导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磁悬浮、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推进自主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鼓励、引导使用国产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嵌入式软件产品中应用。重点开展兼容国际规范的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研制,形成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实现在自主品牌车型中规模应用,并在国内进行推广。
(2)轨道交通运控系统
重点研究轨道交通运控系统标准与系统架构、安全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可信传输机制及技术、列车定位检测技术、高安全软件形式化设计和测试评估等内容,研发可实现技术平滑升级、模块化结构的轨道交通运控系统,开展轨道交通装备研制以及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试验、检测认证环境建设,支持服务轨道交通运控系统的仿真测试服务平台建设,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保障。
(3)基于射频识别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研制在工业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射频识别标签、工业读写设备、电子看板设备和软件系统,形成支持离散制造、连续制造的射频识别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及其标准,实现基于射频识别智能制造系统与现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并在工业制造相关领域进行应用示范。
(4)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系统
重点开展基于位置服务的系统总体架构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多模组合定位芯片和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技术,开发机器对机器模块、多模高精度接收机终端、海量实时数据处理引擎以及高速二维三维地理信息及图形引擎,建设面向第三方的电信级位置服务基础平台,开展车联网技术以及车载信息服务技术研究,探索形成基于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
(5)可重构可编程的新型处理器
突破灵活、可靠、可扩展性强,同时具备高能效特征的可重构可编程处理器系统芯片及软件开发环境的技术瓶颈,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未来超高速多媒体信息处理、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实时工业自动化检测与控制、低功耗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可重构可编程系统与器件。
(6)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开展深度融合特征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体系结构建模与分析、系统开发与设计、系统运行支撑、系统安全保障等技术的研究,形成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的软件系统平台;构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验床,针对城市交通、航空航天等应用系统进行验证。
四、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把握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紧贴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需求,充分依托上海地区拥有的先进科学设施和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实施以点带面、夯实基础、集中突破、提升能力的布局策略,进一步巩固上海基础研究的优势地位;促进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联动,扎实推进大科学工程、技术研发基地、平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上海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