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善教育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民生导向,充分发挥教育对“缩差共富”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社会弱势群体关爱,切实保障留守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22.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十大关爱行动,健全关爱服务体系,推广“4+1”教育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村社留守儿童之家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流动少年宫”、“家庭教育流动学校”活动,积极发展“代理家长”和志愿者。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和转户居民子女平等就学。
23.推进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推动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增加专项投入,继续实施中小学生“爱心午餐”和“营养促进计划”,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个区县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工程惠及面,提高补助标准,切实改善中小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4.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政策。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扩大中职免费教育覆盖面,将中职信息产业类专业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范围,探索对进城农民工、农村“双带头人”接受中职教育的资助工作。完善大学生奖、助、贷、免、勤助学机制。研究制定研究生资助政策。推进农副产品直供高校 “农校对接”集中采购试点,落实对高校后勤的优惠政策,确保学生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稳定。
25.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落实毕业生创业就业有关政策,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具备条件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创办微型企业,做好基层就业、入伍预征、免费师范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等专项工作,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
26.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附属幼儿园,完善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机制,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五、加强党建工作,提高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