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www.cpus.gov.cn)等均在统计范围。
注意事项:
(1) 该网站需要由国家财政投资建设。个人资金建设的不在统计范围。
(2) 该网站必须有独立的域名,而不是挂在某个网站上的几个网页。
(3) 统计截止2010年12月31日24时,已存在的网站数量。
(七)科普读物和资料
这是本次新增的统计指标,为的是统计在正式出版的科普图书、期刊之外,一些科普类读物和资料的发放情况。
本部分往年主要错误:
把本单位订阅的图书、期刊也计算在内,这是错误的。要求是本单位出版的科普图书以及科普期刊。
科普图书的种数和册数出现不符合的情况。一种科普图书出现出版总册数在100本以下,不符合常识。
科普期刊的种数和册数出现不符合的情况。一种科普期刊出现出版总册数在100本以下,不符合常识。
第七章 科普活动
一、调查目的
科普活动是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本表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各种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情况。
二、指标设计和统计调查原则
按照我国主要科普活动类型进行分类统计,以了解各类科普活动的开展次数和参加人数。
科普活动:通过一系列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展示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案例:各级政府举办的科技周(月)、科技下乡、科技列车行动、科技游园会,以及科技纪念活动等。科普活动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数学、天文、地理、工程技术和农业、卫生、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就科普活动形式而言,包括以下方面:科普讲座和报告会、科技咨询、青少年夏(冬)令营,以及科普画廊、科普美术展览等。对于科技周(月)、科技下乡、科技列车行动、科技游园会,以及科技纪念活动等大型或综合型科普活动,需要“化整为零”,具体按照科普各类形式统计调查。每项科普活动由第一组织单位负责填报统计,避免重复统计。
科普活动的组成要素分为授体(组织者、传播者)、受体(被传授对象,受众)和借助一定载体(语言、图片、实物等)传播的科技知识、思想。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域与时间因素,由此确定科普活动开展次数。在授体、受体和科技知识、思想三个要素中,任一要素的地域与时间变更都应单独计算为一次;科普活动参加人次与科普活动次数是相对应的关系,按照每次科普活动统计参加人次。
通常意义上的科普活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科技活动,即科普活动只是为了向社会公众传授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不具有经济目的和利益。为了具体区分科普活动与其他科技活动,列表如下。
科普活动与其他科技活动的区别
| 目的
| 内容
| 组织形式
|
科普活动
|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社会公益型活动
| 传播内容多样化且非系统化
| 参与人员自愿,普及形式多样化:语言、图片、实物等,给予人们一种感性和理性认识
|
科学研究与发展活动(r&d)
| 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用途,所从事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 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因素,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
| 以科学家与工程师为主
|
技术创新活动
| 以市场需求为起点和归宿点
|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带有明显的经济目的
| 以企业为主,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
|
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 传递新的研究动向和知识成果,交流研究经验
| 专业科技知识
| 专业科技人员
|
正规教育
| 向青少年及社会成员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正规培训,培养有文化、有思想的劳动者
| 传授系统知识,教材、培训时间和人员比较固定
| 由正式教育单位组织实施,对受教育者具有法律、行政的强制性
|
商品展览与交易活动
| 向社会展示产品,以便扩大商品市场交易规模
| 通过产品展示,传递产品使用方法、用途,推销产品以获得市场效益,经济目的明显
| 市场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组织
|
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推广往往是技术创新的延续过程,包含着科技服务、咨询的内容。科普活动与技术推广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技术推广是否属于科普活动,可以根据下列判据识别:
1.如果技术推广活动已纳入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作为有关技术创新的具体阶段,一般不作为科普活动。
2.科普活动是一种公益性社会活动,其科技服务是无偿的;有些技术推广是有偿地向被传授者提供科技服务和咨询,就不属于科普活动。例如,农业技术人员承包农户生产经营,通过技术推广向他们提供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就不属于科普活动。
3.科普活动具有广泛社会性,是受众自愿参加的社会性活动。若技术推广采取行政或经济措施,主要由专门技术服务单位、站(不是由科普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并形成一种制度,此类技术推广不属于科普活动。
4.科普活动强调科学理性,主要目的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传播科技知识、方法、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整个科普过程经济效益处于次要位置。若技术推广强调工具性,即传授技术主要为了具体应用,以提高受众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把提高受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放在次要位置,这样的技术推广不在科普活动统计之列。
三、指标构成
本表包括九个部分,共19个指标。各个指标是相互独立的。
四、指标解释
(一)科普(技)讲座
指各种面向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讲座。
科普(技)讲座依据“专题”计算次数,即每次专题讲座为一次。通常科普(技)讲座持续时间不固定,相对其他科技活动比较短。如果某科普(技)讲座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受众或传递的科技知识的一个方面发生变化,则按照场次统计次数。若同一内容的科普(技)讲座在不同时间、地点面向不同公众,也按照场次统计次数。科普(技)讲座由讲座的第一组织单位填写。如由几个单位联合举办,组织单位名单中排名第一的为第一组织单位,其他几个组织单位不再统计本次活动(下同)。
科普(技)讲座参加人次:按照科普(技)讲座次数的同类口径计算参加人次。
(二)科普(技)展览
指围绕某个主题所进行的、具有科普性质的展教活动,包括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
科普(技)展览参观人次:只统计参观专题展览的人次,而不是场馆的年度总参观人次。
(三)科普(技)竞赛
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举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科普(技)知识竞赛,不包括法律知识和政治性知识的竞赛。科普(技)竞赛次数按照“专题”统计,若分地区(分组)进行分赛,然后进行总决赛,按照一次统计。由竞赛的第一组织单位填写。
科普(技)竞赛参加人次:与科普(技)竞赛次数同口径,不包括竞赛组织部门的人员。
(四)科普国际交流
指我国有关部门、单位与其他国家及境外地区进行的有关科普接待和外派参加会议、访问、展览、培训等交流活动。此项活动不论是在我国或境外地区进行都在统计之列;若与其他科普(技)活动交叉,只在本项指标统计。科普国际交流次数按照有关部门批件统计,若无批件则按照“专题”统计。
科普国际交流参加人次:仅包括我国参加人员,不包括境外地区人员。
(五)青少年科普
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青少年参与的科技兴趣小组,若青少年自发组织的,没有被有关部门认可,则不在统计之列。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个数按照在本年度期间所设立的“专题”统计,若有些小组经常相互联合活动,也按照小组个数统计。
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参加人次:指实际经常参加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人次。若一个人参加几个小组活动,也是归入各个小组,按照同口径小组数统计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