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执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服务全民健身。
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建设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全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经常性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组建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宣讲团,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体育院校学生,深入社区、机关、学校等宣讲,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和健身技能;立足基层,坚持示范推广与日常指导相结合,创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平台,推广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着力推动城乡体育、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完善体育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队、老年体协、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体育健身站点等体育组织,整合辖区单位、学校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以建设一处公共体育设施、组建一个体育健身指导站、成立一个体育俱乐部、推广一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人人掌握一项体育健身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省级“体育先进社区”争创活动。
2.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县乡两级政府要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乡镇政府要组织建设集中居住社区和分散居住社区中心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立完善乡镇综合文体站、农民体协、老年体协、健身站点等体育组织,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组织举办全市农民运动会;开展特色体育县、乡镇创建和国家级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评选活动。
3.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优化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开放,推动青少年健身和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6%以上;定期实行体质监测;加强市县两级竞技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突出抓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创新训练机制;争取到2015年,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3-5所,省级30所,市级70所;逐步推广校园“4312”(即四操:眼睛保健操、广播体操、健美操、武术操;三球:篮球、乒乓球、排球;一跑:跑步;二艺:上午和下午课前一首歌,每位学生掌握一门以上艺术、特长)体卫艺普及活动;新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所、青少年户外营地2-3处;定期举办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联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