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乡镇经济发展目标,大力支持特色产业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吸引力和集聚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帮助其做大做强,形成局部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部分特色经济强镇。
六、规范优惠政策,促进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优惠政策清理清查,对符合上级规定的财税、土地、环保等优惠政策予以保留,并统一规范;对县(市、区)自行出台,不计投入产出,导致严重内耗的政策坚决取缔。严禁随意出台或变相出台减免税收政策,对所有到期的减、免税项目要及时恢复征收。对园区内达到一定年限未动工、未使用的已批项目占地,采取征收土地闲置费、征缴增值地价、无偿收回等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对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督促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达不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企业或项目,原则上应退出园区。
七、重点培植的园区及产业集群
泰安高新区:汽车工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电工电器产业园(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玻璃纤维产业集群)、矿山设备产业集群、山东能源煤炭设备制造再制造工业园、泰邦生物产业园。泰山区:泰山工业园区,康平纳科技产业园、泰山硅谷、泰开工业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岱岳区:青春创业园、满庄工业园(盐化工产业集群)、大汶口石膏工业园(泰山石膏产业集群)、太阳能产业集群。新泰市:新泰经济开发区,特变电工华东科技产业园、瑞阳多晶硅产业园、羊流起重机械产业集群、楼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肥城市:肥城高新区,冶金机械产业集群、肥城土工材料工业园、肥城汽车电子产业园、石横化工工业园、边院盐化工工业园。宁阳县: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宁阳工业园、宁阳省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超威循环经济产业园、钢球产业集群。东平县:东平工业园、东平瑞星化工产业集群、东平矿业园区、东平新兴产业园。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完成“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并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下大力气打好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一、健全工作推动机制,打造财源建设合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党委政府强力推动,部门横向联合,上下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凝聚财源建设合力。市政府成立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制定重大扶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编制实施全市财源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全市财源建设项目库,抓好项目储备、筛选和评审论证等工作;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财源建设目标考核;对项目建设主体进行跟踪问效。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全市财源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二)注重规划引导。将财源建设规划纳入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实现重大财源建设项目空间布局与产业空间布局同步,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各重点产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与财源建设规划的结合文章,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实现产业发展与财源增长的良性互动;各县(市、区)要立足实际,按照“适度超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原则,认真编制各自财源建设规划,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持续竞争力。
(三)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加强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调查研究,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格局,及时优化更新项目库,定期淘汰落后项目,补充科技含量高、市场行情好、创税能力强的新项目。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征集财源建设项目。每年第四季度,由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泰安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公开征集下一年度财源建设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加大库内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的实施力度,精心筛选一批符合政策导向的好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再论证,做好组织上报工作。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建立项目资金问责制度,由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项目主管单位逐一签订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对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财源建设成效不突出的,要剖析原因、严肃问责;对资金使用与项目申报明显不符的,要及时追回资金。建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重点评审项目的可行性、技术先进性和预期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建立项目引荐人制度,对使用财源建设资金的重点项目,明确引荐单位(行业主管、项目主抓部门),确定引荐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初审把关,确保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对项目效益明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由引荐单位和个人负责追回财政资金。建立项目资金责任人制度,对使用财源建设资金的重点项目,由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项目责任人,全程负责资金拨付监管、跟踪问效和总结分析等。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全面落实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的政策,重点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结构性减税、增值税转型、高新技术优惠等财税政策,鼓励其购置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认真落实出口退税调整等政策,减轻出口企业税收负担。定期开展涉企收费项目等清理清查,加大清费治乱减负力度。二是优化人才环境。健全“引、育、留、用”相衔接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加快引进培养一批产业技术研发领军人物和团队;发挥驻泰高校、科研院所智力优势,建立校企优秀人才交流机制,定期互派人员交叉任职锻炼,引导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流动。加大财政补助、奖励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引导企业加强对企业家及员工的培训;采取企业预先支付、政府事后拨付的办法,对重点税源企业员工培训给予一定补助。三是优化政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积极稳妥地推行预算公开,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严格督导考核。不定期地对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财源建设工作进度、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结合科学发展观考核中的财政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全市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对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年度财源建设工作开展、资金管理使用、财税指标完成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评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对县(市、区)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在财源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