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镇交通、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供热、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00亿元。注重城市整体功能配套衔接,合理布局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商业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
责任单位:城市建设处 城乡规划处 计划财务处
9.突出特色、强化支撑,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把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县域城镇承接产业转移、承受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责任单位:村镇建设处 城乡规划处 城市建设处
10.统筹布局、分类推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
责任单位:村镇建设处
11.创新机制、加强引导,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责任单位:城乡规划处 城市建设处 村镇建设处
12.建立以农民转市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体系,切实解决农民住房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
责任单位:住房保障处
(三)持续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13.强化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等八大节能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电力行业脱硫脱硝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等重点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科技处 城市建设处
(四)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体制机制优势
14.创新土地保障机制。按照“三保一高”要求,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实施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计划指标主要保障省辖市中心城区的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废弃工矿整治)节余指标集中用于县域城镇及产业集聚区。探索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