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及高端科技产业的融合,实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服务文化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针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和动漫游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支撑文化装备、文化软件、文化系统的研制和自主发展。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支撑文化传播形式、产品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先进的文化创作、传播技术平台。
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培育文化新业态。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新型演艺文化服务业。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手机广播电视,开展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新业务。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繁荣文化产品市场。
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和产业集团,建立专业化研发机构,推动文化领域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芒果新媒体技术大厦等标志性文化工程科技水平。加强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壮大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10. 县市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县市区科技工作,是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以科技管理能力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县市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县市区科技管理机构、队伍和基础条件建设,确保机构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加强县市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提升科技管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积极推进科技兴县市区工作。
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面,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
加强科技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实施科技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大各类科技项目对县市区的倾斜,从基地、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对县市区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特色产业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等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县市区集聚、转化与推广。
11. 创新型人才培养造就工程
建设创新型湖南,人才是关键。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创新型湖南建设的突出位置,着力抓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湖南科技人才队伍。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的力度,实施好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计划。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专业技能人才、科研辅助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和科普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好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计划、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聘请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指导或参与重大创新项目。支持长沙等国家高新区建立“人才特区”,探索实施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财税金融、人才管理与服务等特殊政策,促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聚集。
改革完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深入实施建设教育强省战略,把创新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支持和引导高校面向我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