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实验动物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实验动物生产、经营、实验场所应当设置在不同区域。
不同品种、品系、质量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在相应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场所、笼器具中饲养或者保存。
第十五条 实验动物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家标准对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质量合格;向他人提供实验动物或者实验动物相关产品,应当出具质量合格证。
第十六条 运输实验动物的交通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质量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器具内混合装运。
第十七条 进行动物实验,应当使用品种、品系、质量等级均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动物,并在相应环境条件下的场所中进行。
同一间实验室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品系、质量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教学示范使用实验动物的,应当使用质量合格的实验动物且在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规定的场所内进行,但在经学校负责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机构认可并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动物实验可以在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规定以外的场所进行。
第十八条 鼓励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实验动物寄存、饲养、实验等服务,实行资源共享。
提供动物实验服务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在被委托人实验设施内完成实验。未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被委托人实验设施外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不予采信。
第十九条 实验动物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应当加强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保证实验动物不流出生产、经营、使用场所。
病原体感染、染毒和放射性动物实验,应当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实验设施内进行。
实验动物基因修饰研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 实验动物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应当制定实验动物疫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