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展海南岛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昌江县石碌矿区外围、戈枕-尖峰成矿带等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推进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与研究,提供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后备资源基地,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3、开展海南岛近浅海海域0-70m水深锆钛砂矿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摸清近浅海海域锆钛砂矿资源家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并以文昌、万宁浅海区为研究重点,对近浅海海域锆钛砂矿的开采已经引起以及可能引起的海洋环境效应进行综合研究,建立近浅海0-70m水深锆钛砂矿开采的生态环境模式,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
三、开展地质环境与旅游地质调查评价,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地质环境保障
1、开展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开展海南岛及周边海域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查明海南岛地质环境条件、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查明地质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过程,解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适宜性问题。
2、开展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和监测(含地质环境条件、场地放射性、土壤污染、滨海区底质泥化、海平面升降和风暴潮等调查评价)、城市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建设。以海岸带(海岸线往内陆10km)和浅海区(10m水深以浅海区)为调查评价区域,查明海南岛海岸带地区、国际旅游岛重要旅游度假区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区的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解决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以海口、三亚城市为调查重点,查明地下三维空间地质结构、区域地质构造、地下管网分布等状况,建立城市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和数据库,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3、开展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地下水监测、海岛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评价。查明海南岛旅游地质资源、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条件,解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资源保障问题;查明海南岛周边岛屿及西沙群岛海岛资源与环境状况,为海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游艇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国际旅游岛地质环境保障预警及对策研究工作。建立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地质灾害及地球化学等信息系统,开展地质环境预警及对策研究,提高地质环境综合防治能力,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5、加强我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开发利用重要地质遗迹资源。深入调查其与旅游建设相关的一批景点,在东、南、西部建设一批省级地质公园。
四、优先开发利用优势矿产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型优势产业
依托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和儋州长坡的褐煤、油页岩,发展电力、炼油、化肥、系列化工、新型建材支柱产业;依托文昌等地的石英砂,发展系列玻璃、硅粉等硅工业支柱产业;依托万宁、文昌的锆钛砂矿发展钛白、海绵钛、锆微粉,锆复合陶瓷、氧化锆等高科技产业;依托琼西南的石灰岩以及富铁、钴、铜、金、钼等金属矿产发展水泥产业和相应金属的冶金炼制;依托海口、三亚、琼海、万宁、陵水、保亭、儋州等市县的医疗热矿水发展温泉疗养度假旅游业;依托海口优质地下水发展矿泉系列饮料产业;依托昌江、儋州等地的配套资源优势,建设冶金化工、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对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矿产加工,可据资源分布就近布局;对于有一定污染的油气化工、水泥、冶金、玻璃、钢铁等矿产炼制加工业,宜在环境容量较大的“西部主要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发展临港工业。
五、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矿业路子,实现矿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资源、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强贫矿、低品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贫矿资源开采、选冶新技术研究和贫矿资源新产品、新用途技术研究,加强复杂低品位矿和难处理矿的高效选别技术、装备和工程示范。
2、加强尾矿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开展尾矿资源综合评价,提高尾矿成分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回收,减低排放量,研究尾矿资源的其他应用途径,进行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直至零排放。对开采时剥离的盖层、采掘坑道的废石及采矿时的夹石和夹层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用作铺路碎石、填土方及其它工业生产的原料配料等;对开采后的废砂、尾矿泥等,进行适当处理或掺入其它原料(如碎石)后用于普通建筑材料。另外,做好充分利用尾矿进行矿山采空区回填,矿地复垦回填,避免水土流失。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减轻地质灾害危害
1、开展中南部5个市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详细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省陵水县、保亭县、琼中县、五指山市、昌江县、万宁市多数市县存在多处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治理工作包括:在完成前期勘查调研基础上,编制治理设计方案,根据治理方案,实施相应的治理工程。
3、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实现监测数据采集、记录、传输规范化管理;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度;建设省级及五指山市与保亭县两个市县级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动态情况实时传输,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灾情处置、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
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针对由富铁矿等黑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山、以锆英石为主的稀有和稀土金属矿山开发而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矿坑水、选矿废水、尾矿、废石等矿山排泄物对水、土环境的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采矿场、排土场、局部水土流失区、尾矿库及尾矿坝等,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平整、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对于由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白云岩、砖瓦用粘土、玻璃用石英砂岩等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山引发的破坏地质遗迹、地貌改观、风景景观及人文景观与水土流失和局部诱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对采矿场、排土场、局部水土流失区及局部诱发的地质灾害点等,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局部地质灾害治理,恢复矿区生态,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开展海口市、昌江县、琼海市、东方市、乐东县、三亚市、定安县等市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通过填埋、覆土、清运废弃物以及种草种树、恢复植被等措施,恢复植被、土地资源,治理地下水、矿山环境污染以及由砂石粘土类普通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景观造成的局部地质灾害,控制矿区环境污染,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使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和毁损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65%和80%,有效地改善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证和恢复矿区正常的生产建设,消除矿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之间协调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第四章 重点项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
开展保亭县、藤桥、屯昌县、儋县、琼海县、中兴市、白沙县、细水、八一农场等9个图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面积4364km;开展省辖海域中建岛幅、黄岩岛幅、太平岛幅、北康暗沙幅等4个图幅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近海(含西沙海域)16个图幅和乐东幅、陵水幅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及海口湾及周边海岸带与近浅海海域(具体调查范围为长流幅、海口幅、铺前幅和白莲幅等4个图幅海域及海岸带地质调查,海域总面积为1094km)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开展海南岛西部(东经110°以西)地区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开展海南岛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金铜钼铅锌矿预查-普查,总面积3771.7km2;继续开展海南省昌江县石碌矿区外围铁矿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开展海南戈枕-尖峰战略性矿产勘查规划区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总面积570.735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