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创建活动,根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要求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变化趋势,改善城乡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和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生产与生活环境,促进科学发展与代际和谐,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六)老龄产业。
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策扶持范围。研究制定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引导老年人有效需求与合理消费,培育、繁荣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2.促进老年用品、产品开发。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生产老年用品和服务产品,重点引导老年住宅、老年康复辅具的研究开发,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项目,大力推动民办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产品。形成一批生产老年用品和提供老年服务产品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探索搭建老年用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3.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老龄产业行业组织建设,培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自律作用。研究制定老年产品用品质量标准及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设立全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拓宽老龄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政府推动、行业管理、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银色经济”发展机制。
4.加强“银色经济”运行管理。进行“银色经济”调研,制定“银色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对“银色经济”的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有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银色经济”发展。
(七)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老年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各有关方面和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建成面向全市老年人的综合性老年大学。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2.加强老年文化体育组织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老年文化体育组织建设,依托市鸢都老年艺术团逐步建立市级专业艺术团队。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镇(街)也要认真组织建立老年文艺、体育团体。全市重点扶持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的老年文体团队,确保每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建有2-3支、每镇(街)建有1-2支管理规范、人员稳定、水平较高的老年文体队伍,形成老年文化体育活动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