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字医疗。强化医院综合信息服务,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建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实名制分时段预约挂号、智能分诊、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探视等功能,以及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方式查询医院、专家、挂号和床位等相关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婴儿、特殊病人等的跟踪管理。按照《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规范医院病历标准,在全省三级医院推广应用电子病历,实现病历概要、门(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七个业务领域的基本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数字化和共享。
3.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教育资源体系,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统。在现有资源库的基础上,开发资源交换引擎,建立统一的资源交换平台,形成高度共享、交互操作的内容服务体系。构建省级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教育从业者及受教育人群提供数据采集、信息检索、成果共享、经验交流、课件采集、资源检索、答疑咨询等服务,为全省教育机构提供教学资源。建设省级文献资料服务中心、数字图书馆服务中心和数字档案目录中心,提供科研论文、研究资料和图书馆馆藏典籍一体化检索、定位服务,以及历年国家重大项目成果检索、咨询、获取等服务。
4.“一站式”行政服务平台。统一规划和建设省、省辖市、县三级“一站式”行政服务平台,选择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实时性要求强的行政审批事项作为重点,建设“政府网站受理、专网办理、政府网站反馈、全程适时监控”的“一站式”行政服务平台,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反馈、网上查询、网上投诉等行政服务,实现集政务服务、市民投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功能,推动政府网站的功能从提供单一的“办事指南”向综合性“办事服务”转变。
5.全省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共通信网等多种网络资源,在一、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省政府应急平台与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公安、气象、交通运输、水利、林业、安全监管、质监、卫生、民政、人口计生、环保、地震等部门资源,实现应急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升各级政府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等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
6.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省、省辖市、县三级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完成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工作,实现对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和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办理全流程的实时监控、预警和纠错。在此基础上,推动电子监察系统向乡镇延伸,应用上逐步覆盖资金使用、政府采购、资源配置、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工程招标等业务领域,实现对行政事项效能情况的动态性电子监察和对行政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情况的实时监督。
7.“金土工程”。根据国家关于“金土工程”的要求,实施我省“金土工程”一、二期工程,重点建成覆盖省、省辖市、县三级的河南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土地、矿产和地质环境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和覆盖省、省辖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
8.数字旅游。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公共信息服务和旅游电子商务三大平台,构建跨区域、跨行业、大纵深、多元化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形成点面结合的旅游数字化架构和服务产业链,推进河南旅游做大做强。积极推动智能终端、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旅游消费、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各级目的地网站和海外网站镜像建设,利用12307旅游服务热线提供服务,拓展数字电视旅游服务功能。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在线业务,提高旅游商务运营效率。
(五)现代农业信息化应用工程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减灾防灾预警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动植物监测网络,形成病虫害监测防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控制动植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农产品安全。建立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体系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发布系统,为农民、农业企业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建设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