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信息扬文
发展以中原文化为特色的内容产业和数字文化,推进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信息化。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发展网络影视、数字出版物、电子图书等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引导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弘扬中原文化。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促进中原文化数字化、产业化发展。
(六)完善信息设施
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宽带通信,逐步建成覆盖城乡、满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需要的宽带接入网络,提供综合化、全方位的网络支撑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部署无线网络接入点,打造“无线城市”,在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免费无线宽带基本接入服务。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3G技术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广电运营商建设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CMMB)发射台。适时建设LTE(长期演进)、4G移动通信网络。在重点领域逐步推广应用传感网,推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
(七)加强信息安保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处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电子认证服务,规范数字证书管理,推广应用数字证书,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异地容灾备份体系。加大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信息安全产业。
(八)发展信息产业
紧抓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着力发展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绿色照明、应用电子、软件及服务外包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手机及关联配套、光电产业、LED(发光二极管)照明、新型平板显示四条产业链。大力推进与富士康集团合作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以郑州、漯河、鹤壁、南阳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围绕重点行业信息化需求,鼓励和扶持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技术、工具研发,引导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推动系统集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业务向高端化发展。加快开发适应行业特点的工业软件,加快产业化步伐与推广应用。建设中小企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服务外包技术创新平台、软件信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扶持软件企业快速发展。
四、重点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1〕32号文件和《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豫政〔2011〕38号),着力完善信息网络设施,加强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推进以下八大工程。
(一)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工程
1.宽带河南。引导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实施城市光纤入户改造和农村光纤到村工程,形成城镇“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百万兆出口”网络覆盖能力,推进农村“光纤到村”。促进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部署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无线宽带网络接入点,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接入环境。同时,鼓励广电运营商建设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CMMB)发射台,建设覆盖全省省辖市、县(市)城区的移动电视网络。
2.“无线城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进“无线城市”建设。选择基础较好的城市开展“无线城市”试点工作,探索“无线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和普及应用的方式方法,形成符合我省实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无线城市”建设与应用模式。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力争到2015年完成18个省辖市“无线城市”建设任务,形成中原“无线城市”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在此基础上,拓展应用领域,实施智能公共设施、智能交通、智能供水、食品安全监管等工程,推进“智能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