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
1.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并特别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更新了信息化推进理念,创新了发展模式,丰富了发展内涵。信息化渗透全局、服务全局、影响全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2.信息化已成为我省争创未来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中办发〔2006〕11号文件的实施,为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创造了条件。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把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增强器”和“助推器”,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兄弟省市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同时,我省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低、资源环境代价大的特点,也使得我省信息化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省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提升区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营造高度信息化的研发创新环境,完善行业性和区域性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在经济社会领域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全面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
3.加快信息化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仅是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更涉及到政治、科技、文化等社会各领域,涵盖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重大工程。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支持,同时也赋予信息化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内涵。我省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战略目标,就必须把推进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用信息化引领“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进而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4.加快信息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推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政府服务能力的有力手段。基于网络和新兴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不断向纵深延伸,日益成为政府与公民、企业和社会密切互动的基础,基于公民参与的社会互动网络必将有力推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和施政理念更新。为建设我省法治型、效率型、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民主监督,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效率,丰富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快速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数字河南”为主线,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坚持“整合、应用、共享、安全”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应用;加强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狠抓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打造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方便快捷的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建设面向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体系,助推中原经济区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