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以“全域统筹、一体发展”为目标,坚持事业与产业、历史与现代、城市与农村、本土与国际的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特色彰显原则



  充分挖掘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特色发展和差异竞争,发挥和放大比较优势,增强文化竞争力。充分利用南京科教优势,积极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结合,提升南京文化软实力。

第六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发展目标,以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坚持以文化为魂,延续历史文脉,延展文化空间,拓展文化记忆,延生文化产业,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坚定,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使文化创新成为推动南京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走出一条金陵神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到2015年,力争将南京建设成为文化体制基本健全、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优势突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示范城市、文化共享和谐城市、文化创新核心城市和文化交流中心城市,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第二节 分项目标



  文化设施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充足、网络设施比较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比较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比较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文化设施建设具体目标如下:

  --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以上标准。

  --95%以上街道(乡镇)文化站达“五星级”标准。

  --100%以上街道(乡镇)图书馆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

  --80%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市级示范点要求。

  --在全市城乡社区、行政村建成10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

  --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2册。

  --拥有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大剧院1家。

  --全市地面数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实现城乡一体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城镇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60%以上的用户享受到互动及高清电视服务。

  --适应三网融合要求,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业务体系。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90%以上。

  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打破区域分割、行政分割的文化市场壁垒,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文化中介企业体系。打造一批影响力强的文化品牌,扶持壮大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市民文化消费力持续稳定增长,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5%。

  --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25%以上。

  --文化产品出口总额年增15%。

  --培育若干家商业模式较为成功的文化企业进入股票市场或进入上市辅导期。

  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彰显南京“山水城林、古都风貌”的特色优势,实施最科学的保护规划,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采取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争取明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高淳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宁湖熟、高淳漆桥等成为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村),建成4-5处国家一流考古遗址公园,建立较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艺精品创作目标。创作机制逐步完善,创作队伍不断扩大,特别要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作用的发挥,创作题材丰富多彩,创作质量不断提高。每年推出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戏剧艺术、音乐舞蹈等门类优秀文艺作品20部。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科技、文化等门类优秀图书100种以上。在全国性各类文艺评选中名列前茅。争取2-3部作品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或“五个一”工程。

  对外文化交流目标。加大对外文化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宣传阵地,增强宣传效果。不断开发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培育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文化活动,形成8-10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把南京建成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体现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文化中心。

第三篇 主要任务 重点项目

第七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提升创作生产能力,塑造文化精品



  坚持解放思想,优化创作环境,扶持原创性作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组织南京市文艺家努力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提升南京文化品格。努力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活跃演出市场。加强艺术团体高层次人才建设,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为繁荣南京的文化艺术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坚持“以精品创作带动普遍繁荣”的思路,抓好重点题材的创作。结合重大主题和“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创作、生产电视连续剧50部,大型专题纪录片10余部,戏剧2部,话剧和戏曲2-3台,杂技剧1台,音乐作品5-7部,舞蹈作品4件,美术作品50幅,长短篇小说及报告文学等100部(篇),大型民间文艺作品6件,编辑出版《南京新48景》大型画册,召开2个以上的大型文艺研讨会。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重大艺术赛事和重大活动,力争多部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大奖。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打造南京特色文化品牌。高水准办好“名城会”、“重洽会”、“金洽会”、“软博会”、“文博会”等特色鲜明的会展活动。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精心组织“南京文化艺术节”、“中国南京文化周”、“金陵合唱节”等重要文化活动,使其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成为南京文化建设的名牌项目。发展壮大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南京市杂技团有限公司、南京民族乐团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团体。

  加强文艺队伍高层次人才建设,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切实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遵循文艺人才的成长规律,完善选拔、培养、使用人才的相关机制,努力培养一批文学创作、戏剧编导、舞蹈编导、音乐创作、音乐指挥、舞台表演、舞美设计、美术书法以及演出营销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繁荣南京的文化艺术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文艺传播机制建设,构建对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的评论、推介机制。通过举办文艺创作理论研讨会等方式,对南京市的重点文艺作品、重要创作现象进行剖析、评判和研究,以推进南京市的文艺创作向更高层面发展。充分利用新闻发布、新闻访谈、电视转播、户外广告、文化记者联谊会等多种媒体形式和手段,对新创作品和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报道,力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南京作品”和“南京文艺家”,扩大“南京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的影响力,以增强南京文化艺术在全国的影响。

第二节 完善服务体系,保障文化权益



  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