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发[2012]7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已经成为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新一轮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是南京文化建设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南京新一轮文化发展蓝图,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南京文化建设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使“十二五”期间南京文化建设与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协调,与相关领域相衔接,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第一篇 “十一五”文化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南京的文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在“人文绿都”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引领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南京在文学艺术创作与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环境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广大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形成了与南京经济社会相适应、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建设基本格局。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成就
第一节 文艺创作生产硕果累累
“十一五”以来,南京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并有重大突破。南京市11个剧团共获得各类奖项159个,其中金奖32个,银奖24个,铜奖11个,如杂技《绳技》节目获第二届西班牙国际马戏节银奖和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11个剧团共演出4172场,同比增长10%,演出收入达到4214.4万元。
“十一五”期间,市文联有近100件作品在全国获大奖。如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歌曲《迷彩八零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民俗文物概论》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舞剧《牡丹亭》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云锦《五福龙》获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纪录片《见证南京大屠杀》获2009年“金熊猫”国际电视记录片评比“亚洲制作奖”,《先秦玉玺印图说》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等等。
“十一五”期间,市广电集团先后创作与生产了40多部电视剧和10多部大型专题纪录片。其中,电视剧《香樟树》、广播剧《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一举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创作的《金陵三碟》被誉为“南京形象名片”;参与投拍的电视剧《潜伏》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一系列殊荣。
“十一五”期间,全市群文创作共获得138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个、省级奖项123个。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规模
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南京共投入4.0375亿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25个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目前,每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70㎡。南京地区共有17个图书馆、16个文化馆、55家博物馆(纪念馆)、2个美术馆、2个展览馆,近60座公园,100余处分布在各社区的中小型文化广场和40处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广场等,全市域各级图书馆(室)藏书总量达1475万册,人均拥有藏书1.8册。全市有11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五星级”文化站71个;已建成1168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552家农家书屋及农家书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五年共送图书下乡18.66万册、送电影下乡20411场、送戏下乡2294场。
惠民工程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南京组织了多场精品剧目下基层进行公益巡演,让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惠。与此同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活动,形成了“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文化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南京文博之夏”、“百场公益演出”、“南京读书节”、“金陵五月风”、“金图讲坛”等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日臻完善。2006年南京就实现了全市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目标;2010年,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5%,主城区有线电视双向化改造完成;郊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2.29%,有线电视数字化郊县整转率达38%。“十一五”期间,南京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2个,建有86个基层服务点,形成了资源互联互通的良好态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第三节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南京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文物保护单位387处、448个保护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8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107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处(点)。南京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查出不可移动文物2954处,其中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1129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1825处。以六朝文化、明朝文化和民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展示和研究体系基本形成。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金陵刻经)、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中国剪纸(南京剪纸)等4个项目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秦淮灯会等1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代表作;南京白局等49个项目被评定为省级保护名录;90个项目被确定为市级保护名录。在全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我市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项,范围涵盖17个一级类别、53个二级类别。
第四节 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增长
“十一五”以来,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6年的3.27%提高到2010年的3.79%。建成和在建的各类文化产业园52个,投资总额达100多亿元,占地面积1.5万亩,入驻企业2000多家。南京已成为在全国文化产业园发展上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全市用于扶持文化产业资金由2006年初设的1500万元调整增加到2010年的3500万元;“十一五”期间,南京用于扶持文化产业资金达7487万元,扶持项目126个。
动漫产业步入全国动漫产业发展十大城市行列。动漫企业从2006年的36家发展到2009年的68家,动漫原创生产量从2006年的1000多分钟发展到2009年的8019分钟,2010年全市原创动画片产量16部、6000分钟。特别是原创动画电影实现了零突破,5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园区。
影视节目制作经营业快速发展。全市有81家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居全国前列。有6家网站获广电总局许可开办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居全省第一。5年来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数字移动电视发展初具规模、南京广播电视报也一跃成为华东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周报。电影市场现有5条院线在运行,主城区有经营性影城10座,有效银幕89块,有效座位数13330个,2010年度电影票房收入达2.0335亿元,同比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