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培养,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抓紧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基本建成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的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创新人才信息服务系统,构建创新型人才社会化服务平台,拓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创新型人才流通渠道,完善创新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环境。
(六)传承弘扬河洛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深入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坚持“激活内力、盘活存量,借助外力、扩大增量”的发展思路,丰富河洛文化内涵,提升河洛文化影响力,发展壮大文化主导产业,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1. 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品牌
围绕牡丹文化、根亲祖地文化、遗址文化、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墓志文化等主题,提升河洛文化内涵,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四张名片,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龙门石窟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打造关圣文化园区和国际佛教文化园区。加快实施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复活性保护展示项目,建设汉魏故城综合文化产业园区,以重要遗址区综合开发和重大遗址保护展示为重点,做好遗址保护和利用, 再现千年帝都新风采。加强牡丹文化研究和推广,不断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策划举办水平,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牡丹为媒策划国际高端文化、会展、商贸和旅游活动,提高洛阳牡丹花城国际知名度。以河洛文化旅游节和河图洛书遗迹处等根亲文化为载体,将客家文化、姓氏文化的研究、组织、活动融为一体,使“寻根河洛”成为扩大开放的新途径。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快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文化展示项目建设,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挖掘儒、释、道文化精髓,传承创新国学、理学和关公世俗文化,丰富提升洛阳精神的内涵,塑造洛阳文化特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传承和发扬光大洛阳正骨、杜康酿酒工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实施大园区、大基地、大产业、大项目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传媒业为龙头,以影视动漫业、演艺娱乐业、艺术品及工艺美术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做强传统传媒,开发新兴传媒,形成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和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影视传媒集团、洛阳联通、洛阳移动、洛阳电信、洛阳有线及洛阳网、洛阳信息港等为主体的传媒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媒体及网络服务业。加快推进影视传媒动漫基地建设,支持一批企业在原创动漫、网络游戏、衍生产品等重点领域做大做强。依托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文化团体,打造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演艺娱乐文化精品。加快平乐牡丹画、南石山唐三彩、烟云涧青铜器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具有鲜明洛阳特色的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制作产业集群。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合作,扩大文化市场消费和产品出口,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河洛文化和洛阳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3. 推进机制创新,繁荣公共文化事业
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多途径、多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有序推进运行管理社会化。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县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等惠民活动。
4. 弘扬“洛阳精神”,巩固全民思想道德基础
“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的“洛阳精神”是兴市之魂、立市之本。把大力宣传弘扬“洛阳精神”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真学真干的舆论氛围,培养思想过硬、理想坚定、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市民素质,为“福民强市”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持和素质保障。
(七)加强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
1. 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完善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枢纽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通达能力,强化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覆盖城乡、连通内外、安全高效的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进一步提升改造洛阳机场,扩充航线,增开航班,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0-180万人次,逐步把洛阳机场建成国家中部地区的重要干线机场、通用航空机场和全国主要的飞行训练基地。积极推进栾川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以小型客、货运输服务为主,兼顾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服务和旅游开发功能,实现与民用航空机场的有效衔接。建设新郑机场至登封至洛阳、焦作至济源至洛阳至平顶山城际铁路,改造洛阳铁路枢纽和县级场站。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加快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洛栾高速、武西高速尧山至栾川段、郑卢高速洛阳至卢氏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四扇一环”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大干线公路新、改建力度,提高G310等洛阳境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建设“三横二纵”国道网和市区至邻近县(市、区)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大力推进汽车客运场站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的“零换乘”。提升小浪底大坝至三门峡航道等级,开辟客货运码头,促进洛阳至三门峡、巩义及山西、焦作济源黄河北岸的客货运输,完善洛阳市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统。
2.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建立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火电机组上大压小,结合工业园区和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建设现代输配电网。加快西部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南部电网形成以500千伏嘉和变电站为支撑向周边辐射的电网架构,巩固北部以“市区双环网”为核心向周边县域辐射的220千伏为骨干输电网络;积极推进县区220千伏输电网建设,改造完善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络。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保证城乡电力供应。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提高现有资源接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