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积极推进“三篇文章”一起做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扩大山前平原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种植,重点抓好伊川、孟津、宜阳、洛宁粮食核心区主产县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和特色精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推进以牡丹为核心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实施“牡丹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大力发展牡丹盆花、鲜切花,扩大牡丹食用油、精油、食品、保健品深加工等商品化生产,提高附加效益,着力打造牡丹花都产业示范园,打响“洛阳牡丹”产业品牌。抓好新一轮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果、烟草、中药材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林果、蔬菜、水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推动畜牧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沿黄滩区绿色奶牛、西南浅山区高档肉牛、伊洛川区优质生猪和林下特色家禽等优势区域,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和良种繁育体系,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规模化生产、优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经营者或公司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田园生态旅游业。重点依托林业生态、森林公园、水库生态景观、农业休闲观光园、特色种养基地发展“三大系列”(观光休闲型、果蔬采摘型、渔业垂钓型)、“两大板块”(县域旅游线、特色旅游区)等旅游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知名品牌。
2.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农业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向市场化、产业化转变,大力发展专业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扶持壮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循环农业基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并充分用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深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可追溯制度,确保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强供销、邮政等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发展农资连锁店和农产品超市网络,推动农超对接。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建设,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重点完善陆浑灌区、龙脖水库灌区设施,加快小浪底南岸灌区、前坪水库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解决规划内新增9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搞好伊、洛、瀍、涧等骨干河道及其小流域治理。加大水保生态治理,建设全国水保示范市。推进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强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争取上级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项目方面的更大支持。
5. 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粮食主产县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和良种补贴范围,继续实施花生、生猪良种补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增加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和重点治理。全面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创新农民增收机制和增收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五)大力推进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城市
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新兴产业推进四大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作用良好、企业主体地位突出、科技中介体系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密切联系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城市。
1. 大力推进产学研军融合发展
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驻洛部队和军工科研部门等各类科技资源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完善产学研军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按照“经科融合、联动发展”的产学研军融合理念,加强彼此间联系协作、协同发展,促进各类科技资源以产定研,以研促产,有效整合技术创新链,开展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军品技术民品化,增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努力创建军民融合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
2.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促进民营科研企业发展,培育民营科研队伍。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和取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标权,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及驰名、著名商标。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研发中心的研发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开发,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自主创新平台。
3.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科技孵化器规模,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培育一批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技术经济服务、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体系。立足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轴承、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社会发展(民生科技)、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努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带动技术水平整体提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