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原经济区洛阳建设纲要的通知

  按照建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的“一极五区”目标定位,高起点、高规格、高速度建设洛阳新区。以洛龙产业集聚区、洛阳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伊滨产业集聚区、龙门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南兆域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按照集群化、集约化、集合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形成全市产业升级的示范区。遵循“六个一体”要求,依托五大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成为全市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和龙头。加快中心商务功能区规划建设,抓紧完善核心区金融、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功能,突出商务中心地位;加快伊滨新区行政副中心、总部经济密集区等商务副中心功能建设,高标准建设伊滨生态文化休闲公园和水系、绿地系统,使新区彰显产业、服务、承载、生态等功能复合共生、花园城市风貌鲜明的现代城市新形象。

  突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宜居城市主题,大气魄、大力度改造提升洛北城区。按照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河洛之根”四张名片的要求,以隋唐城“一区一带”整体活化、恢复老城明清历史街区和瀍河丝路起点特色建筑群为重点,积极实施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工程,凸显以神都气象为主的古都历史文脉;按照打造牡丹花都的总体要求,全面园艺化改造提升市区牡丹观赏园,大幅度增加牡丹栽植规模,广泛应用最具洛阳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牡丹元素符号,全面提升牡丹花都品牌形象。统筹考虑文明城市创建、服务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建设,大力度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和旧城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商业区、大型商圈、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公建配套、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加快建设涧西现代物流集聚区和沿现状310国道的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发挥涧西区、西工区和高新区科研院所集中优势,积极发展研发经济和创意、动漫等文化信息产业。贯彻“水系为韵”理念,全面开展洛河、涧河、瀍河、中州渠、邙山渠等城中水系的净化和美化,加快恢复水系生态,彰显山水宜居城市特色。

  立足于构建大洛阳中心城区,加快偃师城区向西对接、洛偃一体化发展。适应中心城市“带状”拓展要求,按照“基础先行、双向对接、一体发展、加快融合”的思路,加快偃师行政中心向首阳山西进搬迁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以行政中心迁建带动工业、服务业产业布局向西集聚、生产要素向西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向西与洛阳主城区对接、人口向新的城区集聚转移。加快实施洛偃(夹河)快速通道打通、中州路和九都路城市快速干道向偃师东延、洛河市区段治理与偃师对接联动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速偃师西进、洛偃融合进程。

  2. 加快县城改造提升,实现“五组团四支撑”内涵式发展

  把县城内涵式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增强县城承载承接功能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环中心城市的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吉利五组团县区向心发展,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组团发展格局明晰的城市密集区。进一步强化五组团与市区产业配套联动、链接互补发展,重点承接市区产业和要素扩散转移,加快孟津空港、洛新、新安、宜阳、伊川、石化六大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放大城市群产业功能。按照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中心城区与五组团基础设施建设相向对接、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同城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推进生态工程和环境污染共建同治。汝阳、嵩县、栾川和洛宁四支撑县要按照建设重要节点城市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建成具有南部山区特色的生态产业带,实现由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创新型发展模式的转型,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成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面加快县城的城市化提升改造。高标准、特色化规划建设县城新区,突出现代城市理念,注重内涵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区公建配套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以城中村改造和管网等功能性基础设施改造为主,大力推进县城旧区改造,提高承接产业发展功能和现代化水平,实现与新区完美对接、有机融合。县域产业集聚区要按照“三规合一”要求,与县城发展统一规划、相向互动、对接融合发展。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撤村并城和居住社区建设,构建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和产业服务体系,形成县域城市新区或新的城镇,实现以产兴城、以产带城、依城促产。

  3.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

  积极搞好县域中心镇建设,提高产业支撑、市场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尽可能多地吸纳周边农村人口转移集聚,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坚实节点。紧密结合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建设,优化市域范围内小城镇空间布局,重点提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和人口规模较大、发展势头强劲、承载和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工业强镇和特色产业镇,努力将一些重点镇培育成特大镇或小城市。

  4.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完善城镇体系的基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三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体系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农村社区、城市标准、政策先行、规划引领、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多元投资、分类推进、群众自主、以点带面、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原则进行科学运作,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最终达到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生产积聚集中、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全市2996个行政村、15217个自然村合并为688个社区,除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产业集聚区、中心镇等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整合为333个城市社区外,共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5个。2015年前开工180个、建成50%以上,2020前全部启动建设。

  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危房改造,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建设质量,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