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中部和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46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500元,城镇化率升至52%,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化”发展协调性显著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在工业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的同时,服务业强劲增长,成为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三农”问题得到实质性改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趋向合理,“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文化产业逐步培育为支柱产业,河洛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就学、就医、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17%。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全省第二的地位不断巩固,新型工业基地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交通物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彰显,对周边城市的产业带动和要素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板块,走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列。
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走在中部城市前列。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引领城市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板块。
(四)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把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互动互促,在发展中求协调,在协调中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内在动力,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节约集约,把实现内涵式发展作为基本要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确保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作为强大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总体布局
按照核心带动、圈层发展、节点提升、联动周边的思路,努力构建开放型、板块式区域发展格局。
遵循“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总体布局,突出增强核心优势,着力打造板块增长格局,形成圈层扩散发展态势。依据“三板块”空间形态规划和“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中心城市定位,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的洛阳新区、洛北老城区、偃师城区向西对接三大板块,实现南北对应、东西对接、古今辉映、产城融合,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现代化程度、人口承载和社会服务功能、文化传播和要素集散水平,形成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核心增长板块。按照向心发展、组团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共建的要求,加快紧环中心城市的吉利、孟津、新安、宜阳、伊川“五组团”县(区)与中心城市统筹规划链接发展,着力打造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要素辐射功能强、城镇和产业发展密集、服务中心城市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突出的城市集群增长板块,形成新型城镇体系的组团发展圈层。按照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理念,发挥汝阳、嵩县、栾川、洛宁四支撑县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为特色的县域中心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打造支撑力强的绿色增长板块,形成中心城市的外围辐射圈层。加快县城提升改造和产业集聚区与县城的融合发展,促进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发展成为特大镇或小城市,打造放大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节点。
依托重要交通要道,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升洛阳市地区性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和商务、金融中心功能。以市区为中心,构建市区通往五组团的6条快速通道和市区与五组团之间快速环线,完善境内高速公路体系,形成市区到五组团半小时、到(除栾川以外)其他县城1小时通达的经济圈、通勤圈。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两条亚欧大陆桥通道和郑少洛高速、310国道,打造郑洛三工业走廊洛阳装备产业密集带和市域核心发展轴;依托二广高速和207国道,打造石化、有色、建材产业密集带和纵向发展轴;依托洛栾高速、郑卢高速,打造旅游产业密集带和生态经济发展轴;依托黄河水路通道,打造文化、风光及湿地生态旅游经济带。利用通道联系,着力培育特色节点城镇,形成开放型城镇网络格局;强化与毗邻城市的合作联动、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强与郑州的呼应发展、对接发展、协同发展。全方位深化与三门峡、济源、焦作、平顶山、南阳的交通一体、产业链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同治,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努力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豫西城市融合发展区,提高在中原经济区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和与中西部城市群对接互动的中坚作用。
三、战略任务
(一)坚持中心带动内涵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布局,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梯次推进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实现组团发展、内涵提升、基点突破,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与周边对接融合的开放性城镇体系。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1. 高标准提升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三板块”核心增长极
依据城市规划和特色定位,扩大并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打造洛北城区、洛阳新区、偃师城区向西对接三大板块,以新区建设带动中心城市改造提升,构建洛阳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