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