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积极推行行政审批方式改革。开展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方式(即行政审批权向具体承办的部门集中、承办的部门向政务中心集中),着力解决体外循环问题,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进网上审批、网上监察,增强在线服务功能。
(九)积极推进内部公开。在机关内部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内部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情况的公开力度,既要公开结果,也要公开过程。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完善相关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十) 进一步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办事公开。按照湘政办函〔2010〕51号文件要求,指导督促公共企事业单位全面清理服务事项,编制并公布办事公开指南和目录,方便群众知情办事。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行业指导、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公共企事业单位是办事公开的责任主体,要公开办事依据、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要把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住房、食品、药品、城管、农资、环保、通信、旅游、金融、计划生育等纳入办事公开范围。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行风评议,深化办事公开。推进基金会、公益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经费使用情况公开。
(十一)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站(办)所办事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编制公开目录,建设好公开载体,创新服务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重点公开各级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征收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筹资筹劳,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情况。建立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大厅,建立比例要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力争达到80%。积极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体系,推动政务公开进农村、进社区。
四、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