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海洋开发技术专项
为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规模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十二五”期间本专项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船舶设计制造、港口物流、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开发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专 项 内 容
|
1.海洋装备业
重点开展海水淡化装备、潮汐能装备、风电装备、海洋环保装备、港口机械装备、石化成套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开发。在自升式钻井平台、起重兼铺管装置、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上稠油及边际油田开发装置、深水水下采收系统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形成长链条、大配套能力。加强深海探测、深海取样设备、海底观测网络等研究,争取建设国家级深海取样装备研制基地。开展沿海与海岛潮汐能、风能、波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2.港航服务业
开展大型港口和港口集疏运网络建造技术、港口物流现代技术装备、海洋航运与港口服务技术装备、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展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粮油等大宗商品新型专业市场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国际采购、中转转关电子商务及其增值业务技术研究。研究满足未来超大型干散货轮和集装箱航运需要的港口资源和推进港口群协调发展关键技术。突破沿海港口与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关键技术,提高多式联运水平。延伸区港联动、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现代港口物流链关键技术。支持第四方物流、保税物流、期货交割等新兴业务融合技术的研究。加快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扩大物流公共信息互联互通范围,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推进“数字港”建设与示范。
3.船舶产业
开展船舶精深设计与建造、船用柴油机及齿轮箱等传动推进装置、船用导航及自动化装置等关键装备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研究船舶精深设计、船体与舾装虚拟建造、高效焊接、整体吊装、新规涂装、模块化建造、船舶检测及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现代造船企业船舶建造实时、动态、优化的全过程管理平台;加快船舶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新船型开发技术,船舶动力、制冷、供热综合节能技术,低能耗船舶操作及管理体系研究;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工业研发设计与攻关,重点研制海洋工程船、液化天然气船、豪华游艇邮轮及大型船用柴油机及齿轮箱等传动推进装置、船用导航及自动化装置等关键装备。
4.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产业
重点研究大吨位海水淡化膜元件及组器、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的制造技术。开展智能仪表、耐腐蚀材料、海水淡化前后处理、移动海水淡化、浓海水提取微量元素等技术研究,开发水电联产、热膜耦合等海水淡化成套技术和装备,研究临港石化工业和核电工业的海水冷却技术、大生活用海水的生化处理技术。建设国家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化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加快车船用移动淡化装置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开展临港石化工业和核电工业的海水冷却技术、生活用海水的生化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开展海水制氢关键技术、浓海水制盐提钾提溴提镁提锂等综合利用技术与生态利用技术等的研究开发。
5.海洋生物与制品
重点加强海洋生物与药物资源开发与深度加工利用,研究开发高附加值海洋生化制品、保健食品和天然海产药物。进行主要增养殖生物种质创制、高效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海洋药用资源生物培养、具有资源优势的海洋药物开发、海洋药物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生化制品、保健食品和天然海产药物。加强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制品、生物制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药物、低值水产资源和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海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鲜活水产品现代物流工程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安全监测预警
加快海洋运输和生态环境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与海洋环境灾害应急防治技术等研究,重点开发海洋溢油、赤潮等有毒藻害、外来海洋生物入侵、船舶压舱水排放污染、化学品泄漏或爆炸、海底管线毁损等海洋突发事件快速预警预报与应急救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设海洋信息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及可视化立体网络、应急响应辅助决策平台和信息快速分发系统。开展陆海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加快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港口作业、海洋工程建设等涉海活动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展近海生态环境的污染特征与修复、岛礁和滩涂等典型生态的资源保护、近海濒危水生生物救护和人工驯育等技术的研究,加快近海富营养化和碳循环的自动监测。开展码头、海堤与防波堤安全监测分析,跨海大桥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海上大雾、大风等灾害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海上安全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等的研究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