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改革规划》的通知

  二、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
  立足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实际,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项目发展格局。巩固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重点抓好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和“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对重点发展项目在政策、科技、人才、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备战训练的需要。
  (二)打造一流竞技体育人才队伍
  加强五大训练基地优秀运动队科学训练和管理,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运动员竞争力。整合竞技体育资源,发挥高校、企业以及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完善我市教练员的选拔、培养、考核、聘用、引进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竞技水平快速提高。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管理。
  (三)构建业余训练发展新格局
  构建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区县业余体校为主体,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后备体育人才培养机构为基础和补充的“三位一体”业余训练发展新格局。突出奥运会、全运会26个重点项目的布局建设和发展,强化业余训练的规划和指导,建立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后备人才培养及竞赛体系。
  (四)形成“体教结合”发展新机制
  与教育部门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共同制定与实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学校为核心,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支撑,构建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在与教育部门联合共办各层次运动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运动员引进、选拔、培养等合作机制。
  三、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体系
  加快完善体育要素市场,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体育组织和高端人才,推动体育中介组织和职业俱乐部发展。着力培育体育消费市场,以比赛创市场、以市场促产业,推进社区俱乐部开展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培育本土体育赛事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体育品牌赛事,让中国体育运动走向世界。改革体育赛事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赛事国际化和专业化,打造赛事中心。加强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管理,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场馆服务业。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体育营销会展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和体育中介服务业,提升体育彩票业发展水平,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构建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有序、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有选择、有退出,积极培育、重点打造”的原则,推动体育产业功能区科学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八大处网络体育产业集聚区、大兴时尚体育公园等重点体育产业功能区或集聚区。根据区县资源禀赋特点,培育一批新的体育产业集聚区。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功能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科学确定功能区发展定位,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功能区对产业和企业的集聚力。以重点功能区建设为核心,逐步带动形成全市“一核两带多园区”体育产业空间布局(见附件一)。
  (三)改善体育产业政策环境
  研究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领域、大型产业集团和体育产业品牌扶持力度,引导体育产业各业态按照统一规划实现集聚发展。研究制定引导、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利用引导资金培育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拓宽居民体育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体育健身、体育休闲和体育服务的消费需求。营造公平合理竞争环境,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重点对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建设和运营。落实《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深度参与国际体育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优质体育资源特别是体育产业组织、人才和先进的体育管理经验,鼓励和支持本土体育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升资源运作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为首都体育产业发展创造宽松、活跃、规范的市场环境。
  (四)强化体育产业投融资服务
  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投融资促进工作机制和平台,探索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贴等多种方式,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指导建立体育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沟通合作机制,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优势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股权置换等方式融资。重点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体育企业,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和兼并、重组,以资产为纽带,着力提高体育产业集中度。
  四、调整设施配置,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要
  (一)推进体育设施统筹规划与均衡配置
  统筹市、区两级体育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均衡配置。会同相关部门结合体育用地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环境、安全、交通等问题,研究提出体育用地规划控制指标,力争提高现有容积率指标水平,保证体育用地的高效利用。防止减少现有城市体育用地,增加市中心小型开放式群众体育运动场地。加强公共服务类体育设施规划的制定,建立体育设施分级分类标准与量化指标体系,扶持公益类体育设施建设与发展。结合城市公园、城市绿化用地安排部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二)根据发展需要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完善竞技体育训练设施布局,加快训练基地建设,发挥体育训练基地集约效应。推进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芦城体育运动技术学校设施建设,以四块玉体育设施、陶然亭游泳场为试点探索体育设施开放运营管理新模式。积极推动体育培训的品牌效应,拓展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分校建设,使北京的体育名片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完善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社区(行政村)级体育设施建设格局,推进区县体育中心建设。以基层设施和便利可及的中小型体育场地为重心,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三)继续推进体育场馆标准化建设
  充分发挥北京市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加大体育设施标准制订、修订力度。建立体育标准实施监管机制,逐步建立体育标准服务认证体系,推进体育场馆的等级评定工作。继续推进体育场馆双语标识、无障碍设施、应急图像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统一规范管理公共体育场馆环境建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