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项目引擎带动计划。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项目建设效应的累积和叠加,实现弯道超车和后发赶超。按照每年的工业投入增幅不能低于20%的目标,实施亿元项目200个以上,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争取30-50亿元特大项目的突破。实施“551”产业提升项目计划。每年滚动实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项目50个、传统产业品牌化项目50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化项目10个,以项目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按照立足苏锡常、兼顾浙闽粤、积极打造台资高地的战略,着力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淮安,积极引进和实施一批高投入量、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的工业重大项目。引导投资向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领域倾斜,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三)实施园区集聚行动计划。按照加快市经济开发区高端化、规模化,县(区)经济开发区特色化,乡镇工业集中区专业化的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培育。市经济开发区围绕“江北争第一、全省争十强”的目标,全力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淮安工业园区围绕打造新型都市工业园区的目标,加快汽车机械、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和光伏电子产业积聚,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创新工业园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将富士康科技城及出口加工区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将盐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配套齐全的盐化工新材料集聚区;将特钢产业物流园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特钢专业园区。抓住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海河联通、借港出海,发展盐河产业带,集聚一批物流量大的钢铁、化工、建材等企业,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加快构筑以省经济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为主体的产业承载体系,推进园区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发展环境优、投资回报高、综合实力强的科学发展示范基地。
(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计划。以大力实施科技“四大工程”为抓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龙头和支撑作用,推进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激发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咨询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创新基地,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提供平台;继续推进“品牌战略”,筛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品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跨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