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对“三废”的治理从末端被动治理为主转化为末端治理与生产工业全程序环境管理相结合,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带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和实施机制,制定并发布清洁生产指南,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规划期间指导5-10个企业单位通过认证。鼓励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
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与示范工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重点推进本地特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进全市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工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型工业的转型。
创建制糖等行业为重点的生态示范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城市污染治理
(1)生活污水处理
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贵港市城西及江南污水处理厂、桂平及平南污水处理厂等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集中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90%以上。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污水回用统筹考虑。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推进县城管网系统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改革。
(2)大气污染治理
继续实施城烟尘控制区方案,在市区范围内严格控制燃煤锅炉,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的比例,逐步减少直至禁止使用原煤作为直接燃料,在建城区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重点控制高架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严格控制燃煤锅炉,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的比例,逐步减少使用原煤作为直接燃料。积极利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变燃料结构。工业企业全面推广洁净煤技术,逐步代替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煤炭使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烟控区、开发区用水煤桨等洁净煤燃料逐步代替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煤炭使用技术。
居民应尽量使用天然气,提高城市气化率,要大力指导使用清洁燃料,推广作用电热锅炉、太阳能热水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酸雨产生。
全面足额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建立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在线监测网络,加强脱硫设施的统一监管,对脱硫设施建设给予支持。
实施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工程,确定老污染源排污总量的削减定额,建立新建项目工业污染物新增量的限值审批制度,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项目中消化。重点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将氮氧化物纳入环境监测和统计范围。
建立和完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发布城市空气监测信息。逐步建立市区空气污染预警系统,定期发送空气监测信息。
(3)固体废弃物处理
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分类处置利用,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工程,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建设贵港市区及桂平、平南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致力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确保环境安全。建设贵港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置,实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提高辐射污染防治水平。倡导消费未被污染和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食品,提倡绿色消费时尚,减少一次性消费用品的数量,拒绝消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和有害于公众健康的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物的处置,减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噪声污染治理
加强城市噪声控制工程,加强县城建筑噪声、娱乐服务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为城镇居民创造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环境噪声达标区以街道办事处或成片住宅区为最小单元,通过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整治,以达到规定标准。
5、农业污染治理
(1)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控制重要和敏感生态区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推广以生态控害为中心,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重点的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植保新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用量,推进农产品无害化生产。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各类食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以蔬菜、水果、水稻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至2020年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品种种植面积的比重达60%以上,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小于250公斤克/公顷。
划定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加强集中式畜禽养殖场的管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规模化养猪场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至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制定贵港水面养殖规划和发展政策,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研究推广生态养殖、科学养殖,积极控制水产养殖污染。开展畜禽渔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
乡村污染物实行集中堆放和统一收集处理,以农户为单位的牲畜圈改造,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卫生改造,以减少降雨径流冲刷而造成的粪便污染物的流失。改造农村厕所化粪池,达到清洁卫生的目的。
(2)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
多层次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可成为重要的有机肥源,如饲草的过腹还田、鸡粪处理后用为部分猪饲料、利用作物秸秆和粪便制取沼气、沼渣养蚯蚓、渣液当作肥料等等。
(六)减灾与防灾
1、自然灾害防治目标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使水灾和旱灾严重的区域得到综合防治,使危险程度高、危害大、稳定性差、威胁人数较多、潜在经济损失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2、水灾防治
贵港市境内洪涝灾害主要受涝地区是郁江和浔江沿岸较低的农田、村屯民宅,要采取农田建设措施、工程措施等进行水灾防治。农业生产上要实行不同作物,不同品种适当搭配,需要继续完善农田基本建设。构建完善贵港市行政区域内西江干流(浔江、黔江)、郁江下游的防洪工程体系。
城市防洪工程。加快贵港市城区、桂平市城区和平南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继建任务,贵港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桂平市和平南县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大中型和小型三类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同时,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纳入除险加固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前期工作,限期加固除险。
控制性枢纽工程。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的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防控制性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完善防汛信息化系统、山洪灾害防治系统、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水土保持预警预报系统和水质预警预报系统。以建设防汛指挥系统为主,建立和完善江河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大型水库和重要中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立浔江、郁河、黔江水情预警预报系统和武思江水库、平龙水库、六陈水库、达开水库等各大中型水库的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完善市、县、大型水库三级防汛通信网络建设;建立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研究。加强贵港市和县市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改革与能力建设。
3、旱灾防治
贵港境内目前有农业灌溉的旱片区主要有5个,其中两大旱片区是:桂平的大湾、下湾、社步;覃塘的古樟、振南、山北、东龙;另外三大时片是郁江南岸和新塘、瓦塘、横岭、八塘、东津等乡镇;北岸的石卡、大岭、五里、武乐等乡镇,以及平南的安怀、环城等乡(镇)。人畜饮用水困难主要在古樟、振南、山北等。由于这一带是岩溶地区,地表水储水条件较差,地表水资源匮乏,造成人畜饮用水较困难。旱片灌溉面积所处区域的地表水稀少,地下水埋藏深,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少。
针对贵港市部分地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着力进行供水水库、发展灌溉保证率、灌区建设和改造、节水灌溉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渠系水利用系数。通过改善灌溉条件防治旱灾,从时间上,调解降水与需水之间差距;在空间上,做好耕地与水利条件合理布局;在水利建设上,需注意积丰水期之水,备枯水期使用。
蓄水工程。石山区解决在旱季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修建各种蓄水工程,贮存雨水。一般以村屯为单位,修建生产生活兼用的大中型蓄水池;也可修建饮水型家庭蓄水池。
完成全市81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建设甘蔗治旱工程,及早完成全市600多个地头水柜建设,努力提高贵港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特别是要善于利用丰富的过境客水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服务。另一方面,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薄、浅、湿、晒”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全市的科灌种植面积,创建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4、地质灾害防治
保护和治理区域地质自然环境,削弱灾害活动的基础条件。根据区域条件,科学地进行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特别注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治山治水,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地质灾害勘察,查清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与形成条件。合理制定建设规划,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危害区;对于必须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实施的工程建设,要制定防灾规划,实施预防措施。
对重要受灾体实施专门性防治工程。为了保护城镇、企业和铁路、公路、桥梁、房屋等工程建设安全,应实施清除危岩;部分削坡;排水防渗;加固等防护工程和加固工程等。
加强管理和监管工作。在地面塌陷、地裂缝和膨胀土发育地区,尽可能使工程设施避开高危险区;对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可进行综合监测,根据灾害发生的危险程度,及时疏散人口、财产,减少灾害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优化城镇布局,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改造,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大力建设生态乡镇,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村和生态社区,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便利、舒适、优美和有益于健康的人居环境。
(一)城镇发展布局
以贵港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桂平市、平南县城两个副中心城市为结点,以重点发展城镇为基础,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 一般发展城镇的市域城镇体系。
1、中心城市
贵港中心城市是广西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内河中转口岸、广西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贵港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重点发展以电力能源、建材冶金、机械制造、制糖造纸、农产品深深加工为主的内河港口工业和商贸物流基地。规划期间,把贵港市建设成为桂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广西重要的现代化内河港口城市,富有南国特色的一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贵港中心城市2009年人口41万人,建成区47.8平方公里;至2015年,人口64万人,建成区68平方公里;至2020年,人口79万人,建成区80平方公里。
贵港中心城以建成区和新港、老港为依托,以同济大道为分界,分片发展,形成“一心、两片、三轴”的空间结构:(1)一心:以贵港市政府所在地形成以行政和商务功能为主的城市中心。(2)两片:以同济大道为界,形成“西部综合片区”和“东部临港工业片区”。(3)三轴:一是沿郁江城市发展轴;二是综合片区发展轴,依托中山路建设城市发展主轴,强调城区的南北向拓展,拉开城市框架;三是临港工业发展轴,依托城东大道建设城市工业发展轴,强调港区的南北向拓展。
2、副中心城市
桂平市区。建设成为以加工业等特色工业为主,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桂平市区2009年人口 20万人,建成区16.58平方公里;至2010年,人口27万人 ,建成区27平方公里;至2020年,人口40万人 ,建成区40平方公里。主要往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发展。桂平城市规划结构为“一山控两心,三江带六片”的组团结构。一山指国家风景名胜区--西山。两心指把江北片规划为行政文化中心、老城区规划为商业中心。三江分别指郁江、浔江、黔江,六片指老城区、城南区、江北区、江东区、马瑙瑠滩区、长安产业园区。
平南县城。建设成为贵港市东部的区域中心,以建材、食品、化工业为主的园林式城市。平南县城2009年人口15万人,建成区14.97平方公里;至2010年,人口23万人,建成区23平方公里;至2020年,人口37万人 ,建成区37平方公里。主要往东部、南部和西北部发展。平南县城布局方式为“二片五组团”方式,“二片”为平南镇区片和上渡镇区片;“五个组团”即老城组团、中心组团、城南组团、上渡组团、新桥工业组团,以浔江、平容二级公路为轴,呈“两轴”展开。
3、重点发展城镇
重点发展城镇有14个,包括桥圩、石卡、黄练、大圩、八塘、木乐、麻洞、丹竹、江口、金田、社坡、蒙圩、镇隆、大安等城镇。
4、一般发展城镇
一般发展城镇有54个,其中庆丰、木格、东津、东龙、三里、马皮、寻旺、新塘等8个城镇为综合型一般发展城镇,平山、武乐、木圭、中沙、武林、大新、寺面、厚禄、垌心、大岭、根竹等11个城镇为工贸型一般发展城镇,官城、石咀、油麻、罗秀、大洋、木根、社步、大湾、下湾、白沙、石龙、南木、大鹏、同和、安怀、上渡、六陈、大洲、大坡、木梓、湛江、五里、罗播、中里、瓦塘、樟木、山北、蒙公、思界、思旺、东华、国安、马练等33个城镇为农贸型一般发展城镇,紫荆、奇石等2个城镇为旅游型一般发展城镇。
(二)城镇绿地与景观建设
1、中心城市绿地建设
贵港中心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为“生态绿色家园,特色园林城市”。空间布局是建立“青山为屏、众丘成园、郁江串城、楔脉展网”的绿地系统结构,凸显“浔郁荷城”特色。
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重点建设的公园有东湖公园、马草江公园、南湖公园、民族公园、牛皮河公园、木兰公园、和平公园、仙衣滩公园、城北中心公园、杜冲江公园、独山公园、工业公园、新民公园、达开公园、堤北公园、南山公园、鲤鱼江植物园、马柳塘植物园、江心洲公园、江北滨江公园、江南滨江公园等。加快城市道路、街道、生活小区、宅区等环境的绿化、美化建设。
2、中心城市水系建设
将河流引入城中,并整治疏浚河道,形成贯穿的河网结构,开阔城市园林水面,丰富城市景观,充分体现南国水域特色。结合城市防洪要求,采取挖湖滞洪、河道疏浚、防洪堤建设等措施保证河道防洪能力;增强污水截流、污水处理能力,综合治理江河湖泊水质,保证水体利用安全。通过以上措施,保障城市安全。结合湖泊水系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城市景观设计充分结合水系特色。“四江一河”的干流进行疏浚拓宽,支流进行规划调整,依据自然支流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连通马草江的3条支流,改道沙江支流,对城北相对密集的小支流疏浚改道,形成环型支流水道。
3、中心城市景观建设
贵港中心城市的形象定位为:“浔郁古郡,活力荷城”。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相关的活动均应以此为主题进行。
规划期间建设2条滨水景观带:一是依托郁江形成的重要滨水景观带,二是依托鲤鱼江、马草江、沙江、杜冲江和牛皮河的干流形成次要滨水景观带; 建设4个城市景观轴:一是沿金港大道形成东西向城市现代景观主轴,二是沿中山路形成南北向城市文化景观主轴,三是沿迎宾大道形成南北向的城市景观次轴,四是沿同济大道形成南北向的城市景观次轴。
规划形成五个特色风貌区: 老城传统风貌区,政务中心风貌区,旅游商贸风貌区,教育科研风貌区,现代港口风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