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综合信息站建设,深入实施 “金农”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强以 “12316”新农村热线和 “12582”短信服务为主体,吉林电视台 “乡村四季12316”、 “乡村行”,吉林广播电台 “乡村广播12316”、吉林农业手机报为补充的全覆盖、多视角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村屯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集中连片整治。继续增加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充分发挥辐射周边农村的功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五、创新完善现代农业政策制度体系
构建强农惠农富农、体制完善、机制灵活、改革创新的政策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严格执行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我省8300万亩耕地红线,探索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征地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纠纷调处裁决机制。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试点,依法规范农民宅基地整理工作,探索建立农民小产权房财产收益补偿机制。
(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好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完善补贴办法,增强补贴实效。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水平。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继续推进以直补资金贷款和土地经营权、林权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畜牧业贷款中心服务功能,实现财政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政府有效资产注入、优质企业参与并购重组、社会资金入股等办法有效化解风险。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村担保机构。鼓励企业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三农”担保领域,建立政策性、商业性、行业性、互助性等多元化融资担保体系。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作用,扩大保险范围,增加保险品种,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探索完善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