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法公信力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增强司法对公众信用度和公众对司法信任度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阳光司法”,建立健全体现司法全面性、全程性和实质性公开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政法机关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协同办案,规范和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扩大司法参与,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司法工作规范,明确司法各个环节的办案要求和操作规则,严格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问责和执法巡视、案件评查制度。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执行联动和威慑机制,有效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自觉维护司法权威,依法规范新闻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案件的报道,支持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各级政法机关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落实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等各项措施,不断提升公正司法能力。
(五)全民法律素质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完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整合社会面宣传资源,扩大普法教育覆盖面。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对象,以树立法律权威、形成法律观念、坚持依法办事为重点目标,全面提升普法教育效果。建立完善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法律培训、法制讲座及政府办公会前学法等集中学法制度,将领导干部集体学法与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相结合,实施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制度。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形式、阵地和载体,大力实施“六五”普法“百花齐放”工程,深入开展“法律人在行动”活动,继续抓好“12·4”法制宣传日和“18 法律广场”活动,积极利用新媒体打造普法教育新品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提升市民素质、培育新时期南京精神结合起来,引导推动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广泛运用文艺宣传、案例选编、主题宣讲等形式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按照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市委政法委领导管理的市法学会的职能作用,推动法学和法治实践调查研究工作。
(六)基层法治创建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法治区(县)、法治镇(街道)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市区县争创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建成率,以及争创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保持在全省领先。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以及和谐社区创建等活动为载体,落实基层自治制度,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村(居)委会三年一次换届选举工作。广泛开展依法治企、依法治校等行业依法治理活动,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抓好示范点培育工作,在区县和市级部门开展法治机关建设先行单位试点工作,在基层执法部门、企事业单位选树培育一批法治南京示范单位、民主法治单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