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提升园艺产业发展水平,确保产品有效供给和效益提高。
(九)优化布局结构。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优势产业”的要求,强化规划引导,抓好“一乡一品”、南亚热作、冬种生产等项目的实施,示范推进我省优势园艺产业、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引导生产向优势区集中,提升优势产业带建设水平。加快优质高效品种繁育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水平。大力挖掘大宗水果增收潜力,加强蔬菜基地设施和供给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扩大蚕桑生产规模。依托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完善生产、加工和运销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十)推进标准园创建。把开展标准园创建作为提升园艺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有力有序推进。强化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制定标准化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指导服务,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强化示范引导,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技人员,开展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应。建立园艺作物标准园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五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积极推进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培育标准园品牌,推动标准园产品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组织创建单位参加2012年农交会园展示和产销对接活动。
(十一)稳定蔬菜生产供应。以“保障供给、提高效益、生态安全”为目标,着力抓好城郊型商品菜生产基地、粤西北运菜生产基地、粤北夏秋渡淡蔬菜生产基地、珠三角为主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粤东加工型蔬菜基地的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力争全省蔬菜面积达到1820万亩,产量2890万吨,确保蔬菜供应总量平衡、品种丰富、产销协调。以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十二)做好蔬菜生产监测。扩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范围。在21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对20类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及产地批发价等生产信息进行监测,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各地级以上市和基点县农业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重点做好信息点建设、信息采集、数据审核、及时上报、档案管理、信息员培训等工作,确保信息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四、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