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完成援川、援藏任务,由我市组建的第六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被授予“福建省援外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我市完成了第十三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员选派工作。
认真实施“科技兴卫”战略。“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系统共有59项科研项目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签定市科技计划项目合同9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二、现阶段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一是我市卫生资源总量低于东部沿海省会中心城市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仅3.61张(含平潭),低于东部沿海省会中心城市3.98张的平均水平。二是我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主要向城区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集中,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新城区医疗配置明显不足,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三是市属医疗单位的规模和装备水平明显滞后,且许多设备已属淘汰、陈旧、老化,难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疾病防控任务艰巨。人禽流感、霍乱等重大新、老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社会负担沉重,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偏少,基础设施、实验室设备配备以及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与国家标准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卫生人才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优势学科群偏少,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知名专家、人才储备、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级医院及发达地区差距明显。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医疗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范围明显扩大,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新农合制度仍需进一步巩固发展。新农合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存在差距;新农合基金管理和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调整的转折期,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我市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健全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等,都将使医疗卫生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对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卫生工作,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改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公立医院、保障制度、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建设。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信息化和卫生法制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强化监督管理,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减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构建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坚持立足市情、统筹兼顾。坚持从市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坚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建立与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卫生指标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以上水平。
主要指标:
(一)主要健康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5岁。
2、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
3、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
(二)主要疾病控制指标
1、艾滋病防治指标。到201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8000人以内。
2、结核病防治指标。新涂阳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维持在70%和85%以上,到2015年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1.8万人以上。
3、免疫规划及乙肝控制指标。到2015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人以下;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2%以下,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1%以下。
(三)卫生资源发展指标
1、全市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4.81张以上。
2、全市千人均医生达到2.6人,千人均注册护士为2.75人。
(四)医疗保障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