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榕政综〔2012〕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福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二〇一二年三月)
前言
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10〕52号)要求,《福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市卫生局牵头组织编制。《规划》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福建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为依据,在组织前期调研、征求意见、会议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并委托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修改编制,形成了本规划。
《规划》在总结“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成绩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未来五年对卫生事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0年,实施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 福州市“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卫生改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卫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至2010年末,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从23.10/10万下降到11.17/10万;婴儿死亡率从7.90‰下降到4.8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9.49‰下降到6.43‰。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全市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全面实现“十一五”卫生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主要成效
(一)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十一五”时期是卫生投入力度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据统计,我市卫生总投入29.9亿元,比“十五”期间多投入17.55亿元,增长142%。其中:全市卫生基本建设共投入17.8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8.1亿元,增长83%。新增业务用房38.05万平方米,比“十五”期间增加17.2万平方米,增长了82%。截止2010年底,全市(含平潭县)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919个(不含村卫生室),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23328张,比2005年新增住院床位5867张,全市千人均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61张,千人均拥有医生2.21人,千人均拥有护士2.15人,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了0.77张、0.42人、0.64人,人均医疗资源位居全省前列。
(二)医疗服务质量扎实提高。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改进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组建了福州市重症监护、急诊、超声、临检、放射诊断、麻醉、院感、护理、病案管理、血液透析等10个质控中心。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至2010年底,全市医疗机构年接收门诊人次达3230万人次、住院人次达77万人次,分别比2005年度增长31%和76%;全市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7.52%,比2005年度上升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0.3天,比2005年度缩短了1.06天,卫生服务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我市骨科、精神、肝病、肺病、儿童、皮肤等专科医疗水平继续位于全省领先行列。
(三)疾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全市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规范了疫情信息网络监测系统。建立了市、县、乡、村预防接种门诊(点)374家,预防接种能力进一步提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居全省前列,建成7个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9个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获得国家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福建省HIV抗体确认中心实验室和福建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资质。
“十一五”期间我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高效及时,成功遏制了甲型H1N1流感在我市的传播和流行,最大限度降低甲型H1N1流感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连续5年无登革热本土病例和霍乱病例报告。实现全市免疫规划疫苗以乡为单位报告接种率达90%以上,连续16年保持无脊灰病例,五种免疫规划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降到0.3/10万,比2005年下降了94.6%。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以乡为单位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0%以上、治愈率达85%以上,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态势。消除碘缺乏病及消灭血吸虫病目标得到继续巩固。顺利完成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和8~15岁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等医改重大公共卫生任务。
(四)卫生应急处置成绩突出。建立了平急结合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重大化学品中毒(工业中毒)等3部应急预案,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初步建成,在全省率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市县平台建设。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成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紧急医疗救援、重大传染病防控和重大突发中毒处置等3支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并与省级医疗卫生应急力量整合,率先实现省市协调联动,全力应对省会城市的卫生应急事件。
我市卫生应急系统在处置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援助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各种重大伤亡事故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特奥会,省、市“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维护经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