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县(市)区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并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日常管理和工作协调等方面的作用。要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岗培训,提供培训经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要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严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在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高危体育项目从事指导的人员,必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3.积极倡导人民群众尤其是体育工作者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实行组织建设、注册管理、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开展运动。各级政府要积极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支持、扶助城乡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要着力打造“一县(市、区)一品”的全民健身特色活动,推行全民健身传统体育项目,组织创编、推广全民健身新优项目。要利用全民健身日、南通体育日、传统节假日和农闲季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和基层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水平。重视研究推出新的体育健身方法,积极稳妥开展户外运动等新兴运动,促进体育与文化、卫生、旅游等的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提高非奥项目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高水平非奥项目竞技体育人才。积极组织参加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提高非奥运项目和不同人群的体育技术水平。
(六)提升科研和宣传水平。逐步建设以数字全民健身信息为基本内容的市县乡三级全民健身公共信息网络,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传媒优势,开办全民健身专栏,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不断创新全民健身宣传形式和内容,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动形成崇尚和参加全民健身的社会风气。做好全民健身讲师团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等科学健身讲座。大力整合体育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的优质资源,全面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组织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研攻关,研究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广泛开展经常性全民健身科普活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建立城乡基层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网络,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指导。每年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逐步建立国民体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