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7+6”产业,重点在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引导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立工业重点领域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或产业链间的其他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重点产业联盟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境外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广泛吸收境外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开放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品优势。每年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大力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力争每年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得到确认的研发费支出额超过20亿元。依据国家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第9号令)等产业政策,健全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联动机制,优选项目、重点扶持,促进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新兴产业领域产业链升级改造,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加强设备、工艺、操作、计量、原料、财务、成本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普及推广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加快发展信息化产品和技术,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围绕“7+6”产业,在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供应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实施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积极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提升工业装备水平,采用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集成创新。以信息化促进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发展水平,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绿色生产和协调发展。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全全市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15个以上专业性强并覆盖相关重点领域的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构筑完善行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推广实施国家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规范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加强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构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十二五”期间,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两化融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四)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突出蓝色、着力突出高端、着力突出新兴和打造特色鲜明、高端引领、规模聚集区域板块的总体部署,遵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基本要求,抢抓加快开发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机遇,高起点认定一批市级产业集聚园区,规划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园区。功能区和集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以化工企业、大企业搬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区为搬迁方向,启动三大重化企业搬迁工作,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进度,2012年力争29户搬迁企业完成新项目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巩固提升现有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加强信息、研发、人才、物流、质量标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我市的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达到19个,打造1-2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引领提升工业园区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