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断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成立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积极创造条件,30%的县(市、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城乡每1000人有1名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每年开展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时间达到52小时以上,在建有场地的农村和全民健身站(点)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建立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努力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开展,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组织落实、结构合理、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7、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身体素质评估,开具运动处方。健全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50%的县(区、市)建立规范的国民体质监测站,完成体质测试人数达到1.8万人次。通过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积极发挥“全民健身网”的各项功能,建立全市健身路径和健身场所电子地图,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8、积极发展健身服务业。积极探索我市群众健身新方法、创新载体,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促进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相融合,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融合,互相带动、共同发展,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提升群众健身消费理念。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大众化的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培养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研制开发大众化的体育健身产品和多样化的健身服务,培育体育健身服务品牌。
四、推进重点
1、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重要时间节点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民健身日、重大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典型和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吸引不同人群参与健身,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2、着重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体育、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充分利用体育竞赛的杠杆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户外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