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抢抓建设“健康运城”的发展机遇,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为目的,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以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健身生活化、社会化、科学化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健康运城和迈向体育强国做出新贡献。
三、目标任务
1、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使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显著提高。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努力推广桥牌、围棋等高端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体育舞蹈、传统武术、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球)、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全市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覆盖率100%。市运会设有群体竞赛活动和项目展示。每2-4年举办1次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和市直机关运动会。县(市、区)每2-4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2-4次有一定规模的群众体育活动或单项比赛。乡、镇(街道)每2年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每季度举办1次体育活动或单项比赛。行政村(社区)每年举行1次小型综合性(3个项目以上)运动会或2-3次单项比赛和表演活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
2、努力提高我市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各项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3、全力推进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争中央项目“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户外活动营地”的建设、命名和资助工作。继续全面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2012年底实现全市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建成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健身中心和一个体育公园。力争实现60% 县(市、区)建有一个田径场、一个体育馆,一个中型健身中心、一个室内游泳池和一个体育公园。实现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实现社区健身场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共体育场、馆、中心和设施尽量建在学校周围和附近。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5平方米以上。
4、创新体育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逐步由建设向管理、使用、开放转变,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的投入力度,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要通过多种办法,吸引群众到体育场馆健身,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
5、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强化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例会制度。健全市体育总会工作机制,60%的县(市、区)建立体育总会,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30个以上,80%的县(市、区)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0个以上。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90%的乡镇(街道)有专职体育工作者。形成省、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和农村的层级组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