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2012〕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综合管理办公室,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南通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全市卫生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健全制度体系,创新服务举措,推动能力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先进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显著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99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7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8 /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3.97‰,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五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人均30元提高到160元,农民参合率由86.98%提高到99.5%,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由16.26%提高到60.82%。
二是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五年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年均增长27.5%,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8%,其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提高到20%。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步伐加快,相继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市中医院门诊楼、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等重点工程,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第六人民医院等迁建工程,推进了一批县级医院和农村中心卫生院改造工程。201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67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5所;开设床位2629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68张;共有卫生人员37527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645名,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1名(医生1.81名)。全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72.31亿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26.38亿元,房屋建筑面积306.48万㎡。
三是基层卫生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将城市街道卫生院改造转型、在资源空白区域择址新建、引导市属医院参与建设等方式,市区累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以街道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其中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省级示范中心。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居民到社区就诊比例达43.34%。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12所县级医院(含人民医院、中医院)均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通州区、启东市、海门市对已改制的乡镇医院实施整合重组,通过股权流转等方式实现政府举办,全市69.3%的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共建成村卫生室1732个(未列入卫生机构统计,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统称村卫生室),以行政村为单位覆盖率100%,拥有乡村医生4671名。2009年市区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010年市区和海安县先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和门急诊均次费用均有明显下降。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2006年起,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人均项目补助经费2010年达到18元,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儿童计划免疫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15种一类疫苗统一实施免费接种,惠及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适龄儿童。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疫情传播阻断标准。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全面推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充分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有效实施,2007年被评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降到123.42/10万,处于历史最低位。五年间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0.33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4.71%,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18个、卫生村193个。
五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和等级医院复核评审等活动,医院内涵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流程逐步优化,医疗质量稳步提高,医学科技不断进步。建成省级医学重点学科3个、临床重点专科17个,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1人、省333工程技术领军人才27人。获得省以上科研课题30项、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3个。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拥有国医大师1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省名中医28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2010年完成门急诊1590.76万人次,收住院病人65.74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6.62%,病床周转次数25.7次,均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亟待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全面建立“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任重道远;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相对偏低,政府财政投入总体不足,长期稳定的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依然突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31个乡镇没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矛盾比较突出,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配备明显不足,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六位一体”功能还未落实到位;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尚须加强,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和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有待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理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层次明显偏低,筹资与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能力比较薄弱,群众看病就医矛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意义的五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强劲攀升,201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500元,财政总收入突破700亿元,所辖各县(市)均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苏通长江大桥和沿海高速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825元、9914元,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