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整体发展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能力与南通经济社会现代化战略目标相比,仍有较大距离,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虽然我市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幅度较大,但仍然不能满足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教育债务还未得到有效化解,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明显偏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比较紧张。
国民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保障水平不高,保教能力不强,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农村义务教育有待加强,高中教育持续高位发展能力不强,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有待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覆盖面不宽,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还不高。城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一区域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高标准、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巩固与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还不相适应,新师资质量不高,中小学教师学科、质量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高校高水平师资偏少,少数院校的基础课和新兴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比较紧缺。
教育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仍然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较为突出,课程、课时、教学内容安排不规范,忽视音体美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不强。
第三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确立,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的形成,既对南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南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以自主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升,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多门类的技能型人才和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增长。办高质量、高水平、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既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彰显特色,发挥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惠及百姓的民生教育,构建整体领先的优质教育,深化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打造持续创新的品牌教育,为全市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是历史赋予南通教育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四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成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市,为南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第五节 工作原则
以“优先、质量、公平、改革、服务”为着力点,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方针。
优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以更大决心、更大投入、更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教育,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质量。坚持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引导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出名师、育英才。
公平。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落实扶贫助学政策,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改革。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考试评价制度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