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基础产业基地。现代能源,推进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和1000万吨炼油、启东吕四港成品油储备基地和煤炭储备交易中心等一批能源储运项目,构建以500千伏变电站及220千伏电网为支撑的东南部和西北部两片环网。石油化工,积极推进与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合作。精品钢材,推进本地企业与国家大型钢铁企业联合,加快宝钢海门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材,发展高品质水泥,提高玻璃等建材加工深度,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市发改委牵头负责,经信委、供电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一批基地型龙头大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集群。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实施品牌工程。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协作,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形成一批融入国内外产业链的知名产品群和一批产业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市经信委牵头负责,发改委、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建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电子、船舶、纺织和化工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重点实施“信息南通”工程。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数字医疗、远程教育、地理信息等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大力实施智能民生工程建设计划。完善信息安全平台。(市经信委牵头负责,文广新局、商务局、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国土局、保密局、信息中心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市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创新能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居江苏江北第一,对外技术依存度进一步降低。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00家,拥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80%,居江苏江北第一,其中省级及以上200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6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7件,居江苏江北第一。重点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组织科技攻关。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来通设立分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组建一批省级以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推进科技惠民示范工程。推进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建设。(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设重点科技园区,推进建设崇川科技园、如皋科技城等专业科技园。以国家级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市科技局、商务局、质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80%,居全省江北前列。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建成5所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5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个以上全省领先的职业学校创业园。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建成4所省级社区教育培训学院和3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努力建设人才强市。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大力推进“312”人才引进和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引进3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0个创新创业团队、2000名科技领军人才。深化拓展“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100名能驾驭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000名生产一线技术精尖的高技能人才。力争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0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20万人。实施党政干部“江海精英”培训工程,以优秀中青年干部为主体,培养1000名左右能适应并担当南通基本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居全省江北首位。大力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特殊人才特殊保障服务。(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完善金融财税和政府采购政策,发挥政府各类科技攻关资金的杆杠作用。探索推进“新三板”和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加快形成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吸引市外机构来通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市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群(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推进沿海三大深水港区建设。洋口港区推进北水道进港航道工程,建成乘潮15万吨级进港航道。加快建设港区码头工程,建成5~10万吨级泊位5个,开工建设1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2个;推进金牛岛码头区工程建设。吕四港区在建成5万吨级进港航道的基础上,加快推进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开工建设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建成5万吨级通用泊位6~8个;推进100万立方成品油基地及相应专用泊位建设;完成43平方公里临港工业用地围填。通州湾港区深化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系统开展建港条件研究,启动通州湾围垦一期工程和港区起步码头建设。(市沿海办、港口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