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建立知识产权产出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将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商标注册量、著作权登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知识产权对经济贡献率、知识产权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等内容纳入统计范畴并定期公布。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考核体系,准确反映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六)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24.倡导知识产权文化价值观。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纳入普法宣传、道德教育、诚信建设、文明创建等全民思想文化宣教活动中,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活力,积极培育“爱国奉献、创新为民、宽容失败、保护创造”的知识产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保护发展”的知识产权发展观。
25.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以每年知识产权宣传周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打造和形成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平台和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普设施,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面向领导决策层、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常态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26.实施在职人员知识产权常态培训。将知识产权教育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课程,使主管科技、经济、贸易的领导和干部掌握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常态培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职职工的知识产权专业培训。
27.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启蒙教育,创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和科技创新特色学校,指导青少年科技指(辅)导站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28.加快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知识普及与专门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人才与引进国外人才相结合,重点培养从事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到2015年,引进知识产权高级人才10名,培育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1000名,基本形成一支熟知专业、熟知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与本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