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技对医疗卫生和市民健康的支撑能力。结合“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研发和推广应用一批适宜技术和诊疗标准规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等医疗卫生新机制、新模式的推广,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探索研究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和策略,创新一批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产品。调动多方力量,推广应用科学健身个性化指导系统等适用健康技术和产品,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完善实验区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控制等技术支撑和保障。建立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在重大灾害预警预防、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网络化监管等领域的科学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广应用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对城市安全运行状态的全天候量化感知,为社会安全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实验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实验区建设和完善博物馆、科技馆、科普展厅、户外科普园地等科普基础设施,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和辐射能力。支持实验区承接北京科技周、社会科学普及周等科普活动,设计和推出一批符合实验区特点的科普旅游线路。推动首都科普资源在实验区的辐射和扩散,丰富实验区的科普资源服务网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
加强全市实验区发展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实验区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的衔接,在市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相关部门、区县的积极性,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信息通报,开展定期会商,共同研究解决实验区发展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推动实验区发展的工作合力。市科委制定实施《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引导实验区规范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加强对实验区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引导区县、乡镇、开发区等创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引导区县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在实验区落地实施。市科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实验区的发展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投入,拓宽实验区发展建设的资金渠道。
(三)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拓展宣传渠道,着力提高科技舆论引导和传播能力,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实验区发展建设。宣传实验区经验,推广发展成果,扩大实验区的辐射力、影响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智力资源,加快实验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