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殡葬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和传统陋习,引导树立正确的丧葬观和消费观,大力提倡“科学、节俭、文明、生态”殡葬新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殡葬文化氛围。深化殡葬改革,创新殡葬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殡葬公益惠民体系,倡导小型化、精品化、环保化、艺术化的安葬方式和多样化、简朴环保的祭扫方式,逐步推动全社会移风易俗、文明丧葬。
(三)创新文化载体,搭建大民政文化建设平台
创新大民政文化载体是弘扬大民政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大民政文化平台建设,塑造民政形象,扩大民政影响。
加强研究基地建设。依托民政文化研究会,深入开展大民政文化理论研究,完善大民政文化理论体系。召开大民政文化专题联席会,开展大民政文化课题研究,定期发布理论研究指南,出版大民政文化研讨论文集。广泛利用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的智力资源,打造民生智库。动员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大民政文化研究,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推出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大民政文化研究成果。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民政教育管理学院建设为重点,打造大民政文化建设培训基地。组织编写系列大民政文化丛书,撰写大民政文化培训教材,加强对民政干部和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使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具备与大民政建设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社会工作者全面认识理解大民政建设,增强大民政事业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展示基地建设。规范民政服务窗口建设,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民政形象,充分展示大民政文化建设成果。注重文字、音像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民政博物馆,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展示民政文化发展历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民政系统工作场所,展现民政文化内涵,彰显民政人的亲和力。
加强传播基地建设。整合北京社区报、网站、微博、96156热线等民政传媒资源,建立民政传媒集团。以北京社区报转企改制为契机,在全面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增加报社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民政传媒集团与北京城市广播、千龙网等媒体的合作,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体系。梳理民政各业务领域专刊,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发展具有民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推出文化创意产品,提高大民政文化的美誉度。
(四)坚持文化引领,推动首都民政事业大发展
要坚持以大民政文化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推动首都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民政政策创制。全面梳理民政政策的价值观,转变民政人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作为民政政策创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民政政策法规体系。以务实为原则,确保民政各项政策,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本为宗旨,着眼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加强民政政策创制和法制建设,用更多的惠民成果赢取人民群众对大民政建设的支持。以平等为目标,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城乡统筹、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推动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适度普惠型民生福利格局。
完善社会协同机制。从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的协同机制建设,借鉴项目管理的成熟理念和经验,探索多利益方、多部门、多领域之间协同合作的方式、方法,在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改变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将民政部门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主动与管理对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走社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建设大民政文化,弘扬先进文化理念,引领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科学理性、健康文明、团结友善、诚信宽容的社会道德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