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
加快中小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中小流域治理,基本完成重要河段、重点中小流域的治理,提高重要河段和重点区域的防洪抗旱能力;健全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全县集镇防洪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着力提高中心镇防洪能力,中心村基本达到1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综合治理,建立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全县主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县行政村自来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城乡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0%以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100立方米以内;稳妥有序发展绿色水电产业,全县可开发水能资源开发率达到80%;围绕渔业双增,大力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渔业园区建设和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等项目。
三、农业稳定发展硬伤得到根本性改变
切实把农田水利作为要突出加强的第一薄弱环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能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推进灌区节水改造,落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完善灌排配套渠系;加快完成小型灌区配套改造任务,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着力提高农业灌溉水平,力争尽快纳入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一。
四、水生态保护走在前列
中小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持全省同步,建立健全防洪防枯调度制度,全县主要江河基本断面实现水质监测全覆盖。基本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饮用水源地保护取得实效。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
五、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水管体系不断健全,水利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构建起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事业发展体制。
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类别
| 序号
| 水利发展目标主要指标
| 指标值
|
约
束
性
指
标
| 1
| 万元GDP用水量(m3)
| <100
|
2
| 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85
|
3
| 单位万元增加值用水量(m3)
| <58
|
预
期
性
指
标
| 3
| 中小流域治理(km)
| 18.2
|
4
| 主要河道堤坝加固(km)
| 26.9
|
5
| 农村河道综合治理长度(km)
| 340
|
6
| 农民饮用水解困人口(万人)/新增日供水能力(万吨)
| 1.41/0.25
|
7
| 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
| 0.53/5.07
|
8
| 山塘综合整治(座)
| 38
|
9
| 新增水电总装机(万kW)/技改增容总装机(万kW)
| 1.88/1.024
|
10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km2)
| 65
|
11
| 完成投资 (万元)
| 194836
|
第四章 水利发展改革任务
一、民生水利建设
围绕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品牌创建,保障平安景宁、和谐景宁、生态景宁、文明景宁建设工作,支撑“努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战略目标,扎实开展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和推进水利各项事业发展,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干堤加固工程、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重要河流防洪堤加固工程、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以及其它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为主,切实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水利建设任务。
1、切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1)景宁县城鹤溪河(城南段)堤防工程
城鹤溪河(城南段)堤防工程位于景宁县鹤溪镇城南位置,建设范围上起三枝树、下至环城南路路口。工程的建设任务是,是防洪为主,结合城市景观、环境治理等综合利用。防洪保护范围为城南片区1.8km2,考虑下山脱贫用地发展需要,金山垟至三枝树片区0.13km2,合计1.93km2,规划居住人口3.3万人(其中金山垟至三枝树片区0.2万人)。工程建设标准为50年一遇;城区内各山洪支流及排洪渠道,建设标准为10年一遇。
本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1)新建三枝树桥至环城南路路口长约4560m河道的两岸防洪护堤,使鹤溪沿岸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中左岸堤防长4823m,右岸堤防长4142.3m;(2)对鹤溪河道两岸的双降坑等山区支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总长6350m;(3)同时在项目区内按照规划新建排洪渠,使排山洪的标准达到10年一遇;做到生态、实用,满足鹤溪河景观带的要求,与新区规划相配套,其中新建门溪、后溪、茶山坑、瓦窑坑排洪建筑物,排洪渠总长4500m;(4)河道沿线布置堰坝13座,堰长50~60m不等,并对工程涉及河道进行疏浚。
本段防洪工程包括防护堤、河道疏浚及堰坝建设、排洪工程建设、支流河道综合治理等内容。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干砌石拆除、土石方回填、混凝土浇筑、浆砌石砌筑、河道疏浚及混凝土路面工程等。本工程总投资概算约为1.69亿元,建设年限为2011-2013年。
(2)龙石溪堤防工程
龙石溪堤防工程位于丽水经济开发区景宁民族工业园(简称“丽景园”),龙石溪发源于大梁山,上游有多个小支流,流域总面积19.07km2。主流长度9.05km,流经沙旺、里坑、水阁,注入大溪。源头高程560m,河口高程52m,平均比降达56.13‰,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为128.6m3/s。
龙石溪为“丽景园”项目建设内的水系改造工程,根据《丽景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水系规划,工程布置为:1)东部河流保留陈店西侧的一条。河道上游控制水位为108m,河床标高为106.5m。河道两岸设20m的绿坡;2)西部河流保留一条,河道上游控制水位为108m,河床标高为106.5m。河道两岸设20m的绿坡;3)在两条保留河道的上游,本区外围设两处小库塘,蓄洪为主,兼顾本区的环境用水。库塘紧贴南环路,因此南环路相关路段必须按水库大坝建设标准建造。受高速公路的现状标高所限,东部的两个规划库塘常水位标高与规划道路标高之间高差较大。规划暂定两库塘正常水位为108m;4)将东部陈店以东的几支小支流用于胡村水库的补给河流。因此,规划在丽龙高速公路的南侧设截流河道将上游来水拦截向东引入胡村水库。
综合以上水系布局,龙石溪堤防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改造总长5315m,改造面积79730m2。主河道规划宽度13.8m和15m,规划内湖面积15200 m2,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5亿元。
2、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加强防洪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推进“强塘工程”建设,实施我县境内飞云江源头景宁段、瓯江支流小溪流域主要堤防加固建设等项目,提升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优先对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聚集、农田连片的河段进行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和护岸护坡等综合性治理;“十二五”时期,主要完成景宁县三插溪东坑段治理一期工程、景宁县标溪治理一期工程及景宁县英川溪英川鸬鹚段治理工程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堤防总长度约18.2km,计划总投资821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毛垟港、小溪等流域治理工作,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3、全力开展重要堤坝加固建设
加快人口集中的乡镇、中心村和重要保护区域(学校、工业区等)的堤防加固及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功能,加强基层防汛抗旱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十二五”时期完成景宁县城鹤溪河(城南段)堤防工程、景宁县龙石溪堤防工程、景宁县梧桐乡梧桐堤防工程、小流域堤防加固景宁县沙湾堤工程等项目,建设堤防总长度约26.9km,计划总投资41973万元。此外,拟在滩坑库区库尾外舍围滩下游修建一道防护堤坝,形成堤坝以上基本稳定160m高程水面的“库中库”, 以减少消落区的面积、深度和疫情隐患,有利于形成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改善外舍新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
4、切实加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
珍惜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县下山移民工作步伐,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事业发展;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及相关要求,“十二五”时期完成景宁县双后降下山移民点二期工程、景宁县包凤下山脱贫点工程及景宁县梅坑移民安置点场地平整工程(三期工程)等下山移民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堤防总长度约2.7km、排洪渠0.2km,整理场地总面积约630亩,计划总投资4600万元。此外,根据景宁县“十二五”时期发展要求,推进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梯级开发项目库周中心村建设及移民安置工作,计划实施景宁县仙姑移民安置点工程、金岚移民安置点工程、预章村移民安置点工程等项目,建设堤防总长度约9km,整理土地面积约1070亩,项目总投资约15300万元。
5、深入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根据“水环境正常、水安全保证、水文化丰富、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河道综合整治要求,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和“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切实推动我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河沟综合整治。通过整治,使全县爱水、护水、治水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高,河道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努力打造规划布局合理、功能设施完善、引洪排涝畅通、生态环境良好的河道水系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340km,累计投资约6200万元。
6、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
总结我县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成就,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继续推进我县农村供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5110万元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其中投资1680万元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受益村44个,新增日供水能力0.47万吨,解决饮水困难2.62万人;投资1230万元完成沙湾、东坑、英川、毛洋、鸬鹚、梧桐重点集镇供水管网改造65km,并投资1500万元开展外舍新区、下山移民安置点、千峡湖库区移民小区及丽水经济开发区景宁民族工业园区饮用水工程建设;同时,投资700万元切实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建后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保障饮用水工程安全有效运行,打造“美丽乡村?魅力畲寨”的畲乡新农村。
7、切实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根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东坑镇、澄照乡、鹤溪外舍等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新建灌溉渠道38km,维修改造灌溉渠道433km,建设渠首工程172处,新增灌溉面积0.53万亩,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5.07万亩,计划总投资5674万元。
8、加大力度实施病险山塘综合整治
山塘承担着农业灌溉、农民饮水、农村环境、农居消防等综合功能,是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山塘整治作为“强塘”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将是我县未来几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强全县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水源山塘的综合整治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基层防汛体系;主要完成树林头、湖平头、天堂湖等38座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水源山塘综合整治任务,计划总投资1791万元。
二、资源水利建设
1、水电能源工程
水电资源是一种绿色能源,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也给予一定补偿,加快开发水电资源,充分发挥水力资源的能源优势,对于促进我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型水电项目
“十二五”期间建设小型水电站共12座,总装机容量2.96万kw,总投资32366万元。其中新建电站9座,装机容量1.88万kw,投资15860万元;技改增容电站3座,装机容量1.024万kw,投资8780万元;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及惠农项目,新增装机容量0.8万kw,投资7726万元。
(2)重大水电项目
根据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9年11月的《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梯级开发报告》,为了减少移民及淹没损失,利于小溪经济走廊开发,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开发确定为隔溪、沙湾、梧桐、大均电站等四级开发的方案,总装机容量为13.82万kw,平均年发电量3.12亿kw.h,总投资为192308万元,其中隔溪水库主要功能为沙湾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沙湾水库主要功能是以调洪为主的综合水利枢纽,梧桐、大均两级主要功能为水力发电及外舍新区供水水源。“十二五”时期,根据相关具体情况,完成相关前期工作,并推进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河段流域开发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计划完成投资47400万元。
(3)抽水蓄能项目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多种功能的特殊电源,我县地处山区,地形落差大水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特资源。“十二五”期间,利用大均电站梯级开发、滩坑库区等建设契机,要重点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在我县的开发前景和项目谋划等前期研究工作,努力谋划一批项目、论证一些方案、落实一类规划,填补抽水蓄能电站在我县的空白,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促进畲乡经济发展。
2、水资源配置和节约工程
根据我县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供需平衡情况,进行水资源配置规划工程的布置,着力加强水资源调配设施建设,提高全县资源保障能力,服务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新建水库3座,改造塘坝46座,新建堰坝101座,水池185处,灌溉泵站2座。
3、水产渔业
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域资源从事水产养殖,加强水产养殖业的宏观管理,充分利用我县优越的水质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渔业、特色渔业、休闲渔业,强化管理,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以现代渔业园区创建、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投资3142万元推进九类项目建设。
三、平安水利建设
防汛防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水文事业是防汛防旱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建设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防汛防旱和水文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对防汛防旱和水文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防汛防旱和水文事业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未来五年,将突出平安水利大建设,加快实现防汛防旱和水文事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构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等防汛抗旱体系内容,计划总投资为3650万元。
1、防汛抗旱工作任务
(1)稳步推进基层防汛抗旱体系构建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的要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努力实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洪涝台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县要积极加强组织与领导,着力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加强基层防汛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2)切实加强洪水管理能力建设
从“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是当代防洪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向。健全的水利工程体系与更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人类“与洪水共处”的基础与前提。要以控制洪水为前提和基础,加强科学规划,规范洪水的调控能力;适度承担洪水风险,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和承受风险;同时合理利用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