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景政发〔2012〕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区,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二年二月一日

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
(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 “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回顾
  三、当前存在问题
  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依据
  第三章 “十二五”水利规划目标
  一、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
  二、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三、农业稳定发展硬伤得到根本性改变
  四、水生态保护走在前列
  五、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第四章 水利发展改革任务
  一、民生水利建设
  二、资源水利建设
  三、平安水利建设
  四、生态水利建设
  第五章 投资估算
  第六章 水利管理与改革
  一、健全洪水管理
  二、严格水资源管理
  三、工程管理与改革
  四、规划和科技管理
  五、强化行业能力建设
  六、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建设
  七、推进依法治水、依法治渔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重视,落实规划任务
  二、加大政府投入,保证水利投资
  三、完善融资体制,拓宽投入渠道
  四、统筹安排任务,加强项目管理
  五、深化科技改革,提高创新能力
  六、加强人才建设,适应发展需求

第一章 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位于浙南与闽北山区的结合部,介于东经119°14′~119°58′,北纬27°39′~28°11′之间。境内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连泰顺县和福建省的寿宁县,西与庆元县、龙泉市交界,北与云和县、莲都区接壤。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分为5镇16乡和1个管理区,全县总人口17.2万人,全境南北长58.8km,东西宽73.3km,总面积1939.92km2。
  境内河流主要属瓯江水系和飞云江水系。瓯江支流小溪由西南曲贯全县,集诸山之水,与青田县溪口与大溪汇合,小溪在沙湾以上分两支,其流域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88.5%。一支为毛洋港,毛洋港河长77.0km,流域面积781.2km2,河道平均坡降12.5‰,在景宁境内流域面积227.2km2,河长30km,河道比降4.0‰,天然落差121m;另一支为英川溪,流域面积403.3km2,河长42.5km,河道平均坡降28.9‰。南部大白坑为飞云江水系,流入泰顺,在景宁境内的流域面积为224.42 km2,河长31.9km,河道平均坡降29.1‰,落差927m。
  景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景宁县主要山脉为从福建伸入我省南支洞宫山系,整个地势有“两山夹一沟”之称,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山峦叠嶂,群峰林立。最高峰为南部的上山头,其海拔为1689.1m,最低处为海拔60m原陈村乡之塘堡、鹤口村和原顺利乡顺利村,目前高程160m以下均已被千峡湖水库淹没,海拔高差悬殊。海拔1000 m以上的山峰779座。各种地貌类型土地面积与全县面积的比例是:海拔250m以下的低丘占4.4%;海拔250~500m高丘占20.6%;海拔500~800m低山占34.5%;海拔800m以上中山占40.5%。
  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60mm左右,地表水资源量21.8亿m3,地下水资源量5.27亿m3,重复计算量5.27亿m3,水资源量21.8亿m3,加上入境水量10.85亿m3,水资源总量有32.65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1.82万m3。全县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匀以及水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区域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全县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还比较低。
  二、 “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抢抓项目、抢抓发展,积极推进“防洪减灾、水电能源、水土保持、民生水利、人文水利”等五大类工程建设,新建了景宁县外舍防护工程、景宁县滩坑库区双坑移民小区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水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果,水利事业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作用,为畲乡景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推动作用,为构建“安康幸福、景秀人宁”的中国新畲乡打好了坚实基础,强力支撑着景宁县努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战略目标。
  1、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防洪体系更加完善
  “十一五”期间,景宁县遭遇了“桑美”、“罗莎”、“莫拉克”等多次强台风,在各部门、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防洪抗灾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抓好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和防汛抗旱防御体系建设,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汛组织体系,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体系、防汛抢险队伍和防汛预案体系,有效地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利用千峡湖建设契机,新建了景宁县外舍防护工程、景宁县滩坑库区双坑移民小区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拓展了县域发展空间,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增长了后劲;同时,“十一五”期间,突出抓好了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河沟治理)、中小流域治理及“强塘工程”等一系列防洪工程建设,极大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过去五年,完成了对鹤溪河、小溪干流、毛洋港、英川溪等河道的疏浚、清淤等河道整治工程,完成了鸭蛋坑堤防、双坑堤防、三石堤防等重点工程及部分重要河段堤防加固工程,共新建及加固堤防长度16km,新增河道清淤疏浚和岸线整治长度145km,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六座、屋顶山塘综合整治12座,累计投资达2.9亿元。
  2、水电能源建设得到重大突破,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景宁县小水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股份制办电的路子,解决了全县人民用电、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保护了生态,改善了环境,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同时培育了优势产业,带动了关联产业,增强了造血功能,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获得了“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的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水电站29座,总装机容量为67630kw,年发电量为1.58亿kw.h。其中报废重建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为560kw,年发电量205万kw.h;技术改造水电站为7座,原装机容量为2325kw,新增加装机容量为14605kw,总装机容量为16930kw,新增发电量3210万kw.h;新建电站20座,装机容量为50140kw,年增发电量1.17亿度; “十一五”新增装机容量64745kw,累计完成电源建设投资约5亿元。到2010年底止,全县已建成电站153座,装机容量为31.664万kw,总投资约21.2亿元。此外,着手开展了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流域开发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并确定了采用隔溪、沙湾、梧桐、大均四级开发的方案,为下步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水土保持治理得到全面发展,生态水利日益强化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暴涨暴落的山区性洪水对地表的冲刷较为强烈,同时,康庄工程、土地开发项目等工程建设使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造成或将造成水土流失,此外,景宁县作为农业种植区,部分乡镇分布有大面积的茶、果园、坡耕地和部分幼林地,原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相对集中;为了消除以上生态安全隐患,防止水土流失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保护生态安全,景宁县十分注重水土保持监测和治理工作,将新的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有效控制在最低允许范围内,并通过实施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示范推动全县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同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部分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4km2,累计完成投资591万元。
  4、民生水利发展得到强力推进,民生改善更加突出
  发展水利就是改善民生。水利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景宁县十分注重民生水利发展,把水利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群众关心的水利问题得到极大改善,较好地发挥了水利建设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超额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受益村202个,解决饮用水困难9.9万人,新增日供水能力1.78万吨,累计投资7259万元;完成了澄梅灌区工程、鸬黄灌区工程等四个节水改造项目及鹤溪小农水工程、沙湾小农水工程、山塘综合整治等小农水五个项目,新建渠道50km,维修改造渠道205km,新建渠首工程123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累计投资2396万元。
  5、人文水利事业得到高度重视,行业能力稳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景宁水利在治水理念、水利规划、设计与建设上,以文化的视角,积极探索人水和谐,使水利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与绿化美化有机结合,与城乡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积极挖掘、提练并积极宣传富有景宁特色和内涵的水利文化,配合畲乡景宁山水旅游推广;有效保护和开发水利文化植被和水利历史人文遗产,积极参与开发稻田养鱼等人文工程,促使水文化旅游成为景宁旅游一大品牌;做好库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项目包装等前期工作,抓好水景观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营造城市景观环境和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为打造景宁山水人居和生态旅游城市提供支撑;开展有效的水法规宣传,配合城建部门做好鹤溪河景观工程建设,使水景观成为市民重要休闲活动场所,亲水活动成为市民重要的休闲内容,护水意识成为市民的文明习惯;同时,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我为水利发展献一策”建言献策征集活动、组建“防汛抢险突击队”、 建立“水利局领导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及成立“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专家组”等一系列措施,深化作风建设,细化落实效能监督,逐步转变工作观念,适应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畲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6、水利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水利形象不断展示
  景宁水利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也着力抓好水利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并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取得了良好成效。过去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水法》、《防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严格依法、依章、按程序办事;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水事秩序;建立健执法网络,围绕水利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了河道采砂专项整治,从根本上遏制了偷挖盗采、超范围超期限开采以及乱堆弃碴等行为,进一步树立水行政部门的执法权威;加强农民饮用水建后管理和河道管理,饮用水建后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达标;水利建设管理管安全生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启动了建设市场不良行为公示制度,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管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坚持不懈抓安全生产,开展了水工隧洞施工专项整治和农村水电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等,全县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水利安全生产事故连续五年“零增长”。
  三、当前存在问题
  我县水利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水利基础还有待加强
  一是我县的大部分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主要河道防洪能力还较低,防洪抗台安全保障体系、洪涝台风预案体系不够健全。二是景宁是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渠道衬砌率低,渠系水利用率极低。三是我县的山塘受建设时的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存在较多不足和问题,经多年运行已不能满足运行和安全要求。
  2、农民生活用水安全面临新问题
  一是随着景宁下山脱贫工作的推进,出现了移民安置点供水不安全的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一些乡镇供水工程建成运行较久,原有的部分供水工程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三是已建成的饮用水工程建后管理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和成熟,绝大供水工程还存在无偿使用、水源保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3、渔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不足
  近年来,我县渔业发展速度较快,养殖示范园区及休闲渔业等一批项目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规模、品种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仍需继续研究和大力发展。
  4、水资源配置管理体制不完善
  多头管水和水资源的行政分割使得水资源保护缺乏责任和利益上的主体,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存在用水不管水的现象严重,无法保证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水利工程良性管护机制尚未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水利管理、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不够完善。

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及县委、县政府“一三四八”的发展战略,本着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切实把水利作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加强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建设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深化水利体制改革作为生态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突出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加快建设综合水网,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景宁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为构建“安康幸福、景秀人宁” 的中国新畲乡和景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水利发展的出发点和动力,解决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问题,提高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3、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发挥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景宁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要围绕提升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和水利发展的目标、标准、规模和速度,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4、坚持全面规划和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要与流域、区域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和衔接,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保护的综合治水目标,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协调推进,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有机结合。统筹考虑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关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开发、利用、治理,以水资源开发程度高低衡量工作好坏重要指标的做法,坚持把水资源的节约、配置、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5、坚持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原则
  增强景宁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治水,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探索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大力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
  三、规划期限
  基 础 年:2010年
  目标水平年:2015年
  四、规划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范围。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2、规划文件
  《瓯江流域综合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丽水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瓯江流域综合规划》、《瓯江流域防洪规划》
  《景宁畲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域总体规划》(1997年~2020年)
  《浙江省景宁县河道整治规划报告》
  3、指导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丽水市委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三章 “十二五”水利规划目标


  根据“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围绕建设“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的主线,以深入实施“强塘工程”为抓手推进防洪减灾体系构建,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载体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构建,以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构建,以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核心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构建,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现代水利体系构建。到“十二五”末,实现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走在全国少数民族县前列。
  主要目标是: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