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大背景下,旅游竞争已由传统景区吸引力竞争转向目的地吸引力竞争。要强调区域旅游吸引产品的系统化构筑,在“十二五”期间,要集聚景宁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力量抓核心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并依托高等级旅游项目,实现游客量增长、效益提增、业态转型、产业升级的持续高速增长。通过改造提升中国畲乡之窗景区和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造就1-2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亮点、兴奋点和突破型的旅游项目,并辐射全省及华东地区,推动景宁旅游的突破性发展。
城市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核心,在旅游吸引力、旅游经济产出贡献上比重极大。景宁要结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升级改造,以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外舍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鹤溪古城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夜旅游”为亮点,努力完善城市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营造和构建景宁畲乡独特的旅游目的地环境氛围,增强城市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和综合吸引物的市场吸引力。
3、以产业旅游化为手段,以旅游产业化为目的
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复合性特征,依托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通过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叠加、复合,做大旅游产业规模,提升旅游品牌,再由旅游品牌反哺相关产业,使之附加值提升,形成产业互促互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实现旅游产业聚集。
首先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施,鼓励发展农家乐,鼓励农林、渔业在规模化经营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其次,要增强加快康体休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商贸产业链延伸。第三,要大力支持旅游商品加工业、创意文化产业的引入,支持鼓励和发展动漫影视产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业的有力支撑,通过畲文化影响力,提升、促进景宁民族旅游品牌的建设。
第三章 基本构建“一环二沿三区”的旅游框架
“十二五”期间,景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要坚持“以点带线,串线带片,中心极化,产业联动”的基本原则,根据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市场开发条件,积极推进外舍新城区、鹤溪镇以及环鹤溪区域文化主题景区以及商贸接待设施建设,依托云中大漈景区,加快西线山水生态景区开发,启动东线千峡湖水上旅游开发并带动周边景区建设,并以景区建设为龙头,带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发展,提高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初步形成景宁“一环二沿三区”的总体旅游产业空间格局。
一、高度重视外舍新城区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中心集聚能力
针对景宁吸引力大、辐射力强的核心型旅游项目不足的问题,外舍新城区建设上引入“旅游造城”理念,以打造“畲人休闲旅居小镇”的战略高度来考量。充分利用外舍新城区用地充裕、临山面水、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建设县旅游集散中心、千峡湖旅游码头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实力开发商建设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文化风情街、宾馆酒店、演艺广场,打造与鹤溪老城相呼应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旅游综合开发区块。
同时,实施鹤溪镇旅游功能导入工程。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项目,建设古城门、古县衙、风情老街、畲族博物馆等体现古畲风貌的项目,开发商贸旅游街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改造滨河绿化带、城市广场、城市交通节点、城市主要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路灯、垃圾箱、公共汽车、出租车、人力车、街景小品、城市指路牌,鼓励本地人穿畲服。
“十二五”期间,规划以“大景区、大旅游、大产业”理念指导外舍--鹤溪中心城区建设,初现景宁文化旅游小城雏形,逐步体现中心城区对全县旅游的强大核心带动作用,实现城区对游客的集散、接待、组织功能。
二、深耕民族文化,打造环鹤溪畲族风情旅游发展环
以全国畲族文化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挖掘,实现畲族文化在风情旅游产品中的“有形化、精品化、品牌化”。依托畲乡之窗景区,拓展提升大均片区旅游开发。中国畲乡之窗景区合理扩展景区空间范围,提升景区道路、绿化、防洪堤、排污等基础配套标准;增加参与性休闲项目的增置,开发民族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位;建设度假村,开发休闲度假、娱乐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景区创收能力。
对环敕木山包凤、双后岗、东弄、惠明寺、黄山头等畲族老村进行保护改造。挖掘、保护和弘扬畲族文化,大力发展畲族文化观光体验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环敕木山畲族原生文化保护基地,加大加快环敕木山畲族风情旅游度假项目建设的力度。
积极推进封金山、草鱼塘森林公园、惠明寺、山哈寨等资源优势突出的景点建设,改善改造配套设施,更新扩建园林建筑,丰富丰满文化内涵,打造出一批风情浓郁、主题突出的文化型景区。
整个环鹤溪畲族风情旅游发展环内应加强联动效应。在主题联动上,始终贯穿畲族风情文化;在资源联动上,建设各景点间通景公路;在产品联动上,以观光体验为主,带动乡村休闲、养生度假、购物娱乐发展。
三、多向突破,做大做强西线山地生态度假片区
一是项目突破。在云中大漈景区实现4A基础上,积极开发飞云峡、大仰湖、上标湖、望东垟高山湿地、深垟养生基地等多个景点景区,形成西线旅游景区聚落。
二是产品突破。在观光型景点建设基础上,建设养生庄园、避暑度假村、自驾车营地、垂钓园、野营基地等项目,在传统山水名胜观光基础上,积极开发休闲养生、避暑度假、户动探险、摄影采风等产品。
三是市场突破。以专项旅游产品为支撑,积极开发细分市场。如,针对养生旅游市场,开拓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长三角中心城市中老年市场,通过“飞云江探源”品牌建设,深挖温州、乐清、瑞安等飞云江下游城市市场。
四是结构突破。在西线多景点多项目开发局面形成基础上,积极推进东坑镇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依托东坑镇城区基础配套,整合周边资源,延长逗留时间,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
五是线路突破。依托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以及景点景区开发向纵深延伸,打通东坑至云中大漈、雁溪至沙湾旅游线路,形成内部旅游环线。改造、提升县城至云中大漈交通设施,打通大漈至景南旅游线路。
四、培育增长极,积极推进东线千峡湖运动休闲片区开发
充分发挥千峡湖新形成的水体资源优势,依托库区沿线丰富的奇山深峡古村资源,打造景宁旅游新的增长极。
开通游艇沿库区水上游览线路,改造、提升外舍、渤海、九龙等地旅游码头,利用库区内岛屿、半岛建设人文生态景点,开发水上休闲、运动娱乐项目,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充分利用库区小气候条件发展度假旅游,引导以垂钓、避暑、养生、温泉为特色的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同时,应加强景区生态保护和用地控制,做好度假用地开发预留。
规范引导现状炉西峡户外野营活动的同时,以4A级生态景区建设为目标,加快炉西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开发九龙省级地质公园、杨山古居等景点以及农家乐、渔家乐、度假村等项目。
重视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郑坑梯田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建设郑坑梯田自驾车营地。利用炉西峡户外穿越的知名度,开发户外拓展运动基地、野营基地、山地自行车基地等。
坚持水上旅游线路建设与陆上通景公路建设并举,启动郑坑至林圩通景公路,打通片区与莲都区大港头镇、青田坝区的旅游外部通道,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辟跨区域旅游线路。
以旅游码头建设为契机,推进渤海、九龙旅游特色镇建设,发展旅游餐饮、购物、住宿等接待服务设施。
五、加强区域联动,实现旅游纵深发展
加强区域内部联动。整合重点景区,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依托外舍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发挥中心城区的游客纽带作用。通过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特色乡镇建设,发挥旅游中心地的资源整合、客源传递作用。引导区域内部以强带弱,以点带线,以线带片。“十二五”期间争取构建雁溪至沙湾旅游线,并带动资源相对较少的沙湾至英川线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的发育。
加强区域外部联动。积极纳入浙西南“无障碍旅游区”,并为纳入海西旅游圈创造条件。加强与莲都区、青田等周边县市以及重点旅游景区的合作与联系,开发跨区域高等级旅游线路以及专项旅游线路。
第四章 建立协调联动的旅游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