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城市旅游目的地环境和接待功能不断完善。畲乡大酒店建成运营,复兴西路街面立面民族化改造、鹤溪河景观带改造、旧城拆迁改造及县城道路、库区旅游码头、鹤溪大酒店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县城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县城民族氛围不断浓厚。
5、强力开展宣传营销,加强畲乡风情品牌建设
一是连续五年成功举办 “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三月三”是畲民欢聚的传统节日,是展示畲乡习俗和风采的盛会。2006年,举办中国畲乡三月三乡村旅游展,浙江电视台进行一个多小时的综合直播。2007年“三月三”,中央台《乡村大世界》首次走进景宁,畲族风情节目在中央台首次完整播出。2008年“三月三”,实现与台湾民族首次互动联欢,中国海峡两岸促进会与景宁共同举办海峡两岸第四届少数民族联欢活动,畲乡风情在两岸媒体广泛传播。2009年“三月三”,大型畲族风情歌舞剧《诗画畲山》成功推出,举办中华畲族服饰风格大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记者云集畲乡,竞相报道畲乡景宁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10年,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走进畲乡景宁,台湾南投县组织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进行专场演出并全程参与,举行民族文化发展座谈交流,为畲乡旅游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和世界,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是每年组织旅行社参与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促销活动,外出旅游宣传营销,推销畲乡旅游产品。在上海世博园丽水旅游推介会上,景宁与上海方面旅行商签订了组团协议,在丽水生态文化精品展(上海)、中国?丽水首届国际生态经济博览会(丽水)等宣传展销中,景宁旅游部门组团展出,动态演示畲乡风情,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创新载体,不断提高宣传效果。建设独立网站,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景宁现拥有畲乡旅游网、创4A网站、畲乡之窗景区网站和云中大漈景区网站,各网站不仅有独立域名,而且中英文对照,内容丰富,页面精美,制作精良,景区网站挂靠国内知名网站,充分与各大知名网站链接,扩大知名度。精心编制《景宁旅游指南》、地图等旅游宣传品,为营销宣传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是组织开展各类特色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畲乡丽人”评选活动。2009年7月份,在网络上公开向全国开展中国畲乡之窗和云中大漈景区形象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响应,全国各省市除了新疆和台湾、澳门,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作品参与。
五是加强品牌建设。景宁已成为全省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县和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廊桥之乡。2009年,景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旅游文化品牌推广会和建国60周年中外旅游投资高峰论坛,获得了“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两项殊荣,景宁旅游形象在美国电视台今日世界中文频道展播。2009年6月至9月,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厅、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组织的浙江十大特色乡镇评选活动,大漈乡成功当选为浙江十大特色乡镇。均有效地宣传了景宁旅游总体形象和景区形象,有效地宣传了畲族、畲乡、畲县和景区特色,提升畲乡景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秩序
--抓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抓培训。2008年,在省旅游局的支持下,景宁组织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重点旅游乡镇、行政村和涉旅企业人员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培训。近几年来,县旅游部门和教育、人事劳动部门联合,每年开展旅行社和景区导游、讲解员以及星级饭店的服务员培训,累计培训达6000余人次。
二是抓规范。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至今没有重大旅游投诉。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畲乡漂流等景区生产经营和交通设施的管理,定期(特别是重大节庆和黄金周期间)的安全生产检查,保障旅游安全生产。连续多年全县未发生重大的旅游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漂流探险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得到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是抓行风,开展诚信旅游活动。以诚信旅游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合法经营、诚信服务,引导旅游者理性、合理消费,提升旅行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合同制度的管理,加强对旅游广告的管理工作,加强景区、旅行社、宾馆价格监控,做到明码标价,明白消费,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行业服务,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全面策划设计畲乡风情表演项目,丰富了项目,增强了吸引力,避免了原来表演项目单一的尴尬,使得白天的游览和晚上的夜游均成为品牌节目,提高表演的质量和文化品味。
二是完善地接奖励政策。出台了《关于鼓励旅行社为创4A景区输送游客的地接奖励政策》。按景委[2006]37号文件,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相继两年全面兑现奖励资金。
三是加强业务指导,促进旅游企业评星定级。截止2010年底,景宁旅游饭店二星级以上5家。旅游局与县农办联合开展农家乐星评活动,每年都有升级和新增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星级农家乐总户数已达到78家,促进旅游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和乡村旅游上水平上档次。
二、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有待进一步深化
景宁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以来,旅游产品建设的滞后,发展层次低,特色不明显,特别是缺乏核心吸引产品,尚未形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要素配置不成体系,旅游与文化结合度不够,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2、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在景宁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由于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同程度地存在可进入性差、接待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制约了景宁旅游的发展。
3、旅游业内部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
主要表现在合理的旅游促销机制尚未形成,促销经费筹措渠道单一,旅游企业促销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还不完善,对旅游企业管理的权限分散,旅游开发和营销宏观调控能力弱,投资引导不足,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还十分薄弱,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不高;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的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和增强。
4、畲族文化旅游有待进一步融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畲族风情文化旅游尚未完全成型。民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很少,其特点还不够鲜明,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畲族风情文化还没有形成足以吸引更多游客流连忘返的环境。二是畲族风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够。旅游开发主要注重于自然景观的开发,畲族风情文化旅游开发有所欠缺。景区里景点相关的畲族文化传说故事挖掘不够,没能充分体现畲族旅游文化的精华,不能直接反映畲族文化实际内涵。游客来本县主要看自然景观,其参与性、休闲性不足,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为一体的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开发不足。三是旅游文化商品缺少整合,没有形成品牌。旅游商品少,手工艺产业发展劲力不足,畲乡特有的旅游纪念性商品缺少整合,尚未形成商品本身、包装、销售、集市等等品牌。四是文化资源流失、消亡严重。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随着汉化影响,畲族语言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等失色严重;除了“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缺乏管理;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后继乏人,许多民间文化、工艺和技术由于其复杂性,年轻一代不屑学习,而随着掌握其工艺和技术的艺人去世而失传。同时许多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文化遗址等因自然倒塌、移民搬迁、人为破坏失去其本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条例》出台了,但尚未形成落实措施和现实效果。
三、“十二五”期间景宁旅游发展机遇
1、政府高度重视,市场需求旺盛
“十二五”期间,将是妥善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与挑战的五年。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生态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必然趋势。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
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从市场层面上看,在国家大力倡导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宏观背景下,今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一方面,长三角两省一市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旅游需求的总量还将长期趋于增长状态;另一方面,长三角旅游需求的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出现对文化观光、民族风情体验、养生养老度假、农业休闲等旅游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