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了对全区水源地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以尾矿库企业为重点整治企业,印发《关于加强尾矿库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新环监发﹝2011﹞573号),要求各尾矿库企业在12月31日前完成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和备案工作,建立完备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四)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选取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作为本次工作的示范点,要求两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通过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预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部门及区域联动体系,逐步建设完成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示范点,并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推动我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工作。
(五)加强了部门联动和跨界联动。加强与区政府、安监、交通、消防、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联查联动,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交通事故次生环境污染事件,加强跨界协调,共同维护水源地的环境安全。
(六)加强了信息报送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环保部《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新环监发﹝2011﹞471号),要求各地州市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能力。在处置阶段,充分发挥风险源、连接水体以及水源地自身风险防控措施的作用,依靠专家和专业技术队伍,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消除污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二级保护区内分散居住一些牧民、村民,其农牧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
(二)部分水源地存在旅游开发活动,且旅游经营产生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三)部分水源地上游区域存在采矿企业,对下游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
(四)部分水源地没有完善的防护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针对水源保护区存在的排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坚决取缔或统一管理,避免污水直排造成对水源地的影响,同时加强新建项目的风险源头管理控制,依法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各级保护区内进行不合法的项目建设。
(二)加强督促指导,落实防范措施。在自治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由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分类应急管理系统、档案系统构成的水源地风险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