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已建成的城市综合公园、森林(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地质公园管理事权维持不变。新建公园中的跨区森林(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由市级部门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其他由所在区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其中各区(新区)新建面积超过30公顷的公园,其规划设计方案在上报规划国土部门前需报市城管部门核准备案。单位附属绿地改造的社区公园由所属单位管理,其他社区公园由区级城管部门管理。除罗湖、福田区外,其他各区至少建设一个儿童公园。注重推进公园特色化建设,完善各类设施,提高公园管理水平。
(三)提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水平。要开展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工作,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绿地。开展全市公共绿地和湿地资源调查,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对公路、铁路、水源保护区等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水源涵养林地的监督管理。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开展生态修复和保育工程,落实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突出抓好以生态景观林带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发展节约型、生态型园林绿化。
(四)推进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专业化。由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绿地的日常养护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用3-5年时间逐步将道路绿地、公园管养中的绿地保洁、绿化养护、厕所保洁、肥料供应、病虫害防治等业务实行专业化承包。建立和完善管养企业达标考核、淘汰制度,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信誉度好的企业,作为提高我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骨干力量。
(五)推动完善行业标准和法规、规章。加快完善园林绿化行业规范,修定城市绿化建设、改造、管养及河道绿化管养的技术标准、经费投入标准和考核标准。同时,积极做好园林绿化与公园管理方面的法规起草、论证、修定工作。
三、坚持精细化为主导,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要突出环境卫生管理的全覆盖、精细化,坚持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使我市率先建成绿色低碳、清洁宜居城市。
(一)全面提高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市政道路清扫保洁由各区(新区)城管部门负责,将全市市政道路绿地、公路纳入市政道路清扫保洁范围。河道、海域、口岸、居民住宅区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由其主管单位或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市区城管部门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按照《深圳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SZJG27-2008),继续开展“鹏城环卫杯”竞赛活动,提高市政道路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路面洁净度,完善全过程密闭化垃圾收运模式,逐步淘汰后装压缩垃圾车,严格控制垃圾收运过程二次污染,规范中小型环卫设施设备管理。出台实施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的规章,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余泥渣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