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目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具体实施。第一阶段工作于2011年启动,重点选择装备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产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中的典型企业作为示范。建设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等中心城区首批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两化融合”支撑平台。通过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推广宣传,为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奠定基础。从2012年开始,在其他非重点行业进行应用示范,并把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十三)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运行工程。
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运行工程”,逐步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积极促进我市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建设,是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运行工程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是:完善、优化市县乡三级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各级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主系统包含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视频监控4个子系统,具备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评估、投诉处理、信息服务等6项功能,实现行政事项办理效能情况动态性电子监察和行政事项办理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状况实时监督。逐步形成我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现政务公开、协同办公、监察监控三大功能,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
此项工程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监察局具体实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信息中心等部门配合,2011年底完成。
(十四)“无线城市”建设工程。
“无线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优先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有助于改变广大市民生活方式、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提升城市形象,同时还能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就业,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市急需利用“无线城市”建设机会,完善城市数字化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
“无线城市”建设工程主要任务和实现的功能是:一是建设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城市内任意地点的高速无线宽带接入,使移动终端的下载速率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二是“无线城市”接入平台。按照“统一性、开放性、安全性”的建设原则,依托WWW(环球信息网)、WA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手机客户端三种方式,搭建统一无线接入平台(内容包含政务办公、旅游焦作、最新资讯、电子商务、掌上娱乐、交通信息等栏目),努力将平台打造成焦作新的无线门户;三是无线便民平台。打造无线综合信息门户,通过市民身份认证系统,可实现市民通过无线门户或者互联网查询个人的水电费、燃气费、公积金、养老金、医保、民航票务、交通违章等信息,也可绑定至用户手机实现实时提醒的功能,同时也能提供本地天气、资讯、视频、电视节目等各类信息;四是“无线城市”管理平台。在城市应急指挥、平安建设、环境监控、水文气象灾害监控、特种设备监控、企业生产安全监控、交通路况监控、车辆监控、智能小区监控、家庭监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空间。建成后,市民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权限范围内的相关实时视频信息,城管部门通过手机终端实现无线执法,质监部门可对全市的所有电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对城市的交通疏导、应急指挥及环境监测等工作都有较大的帮助。
此项工程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中国移动河南公司焦作分公司等部门具体实施,2011年启动,2011年6月底之前完成建设方案论证并开始实施。“十二五”期间,项目累计投资20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构建信息化政策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信息化政策、规定和标准,加强信息化法制宣传,强化政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探索建立适应我市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地方性政策保障体系,制订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在投资环境、产业配套、土地房产、税收补贴、软件正版化、企业认证、政府采购、研发、人才培训、人才引进、支撑体系建设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营造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人才、融资和政府专项资金的使用等方面,制定鼓励软件产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配套优惠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性和关键性领域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优先安排社会保障与就业、疫情监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民政、残疾人管理与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项目。
(二)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
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突破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和体制障碍。坚持集约化与合理化的原则,加快信息化体制创新,建立信息化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规划,有序推进,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口径不一和重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信息化工作机构,配备相关技术人员。
完善信息化项目的推进机制,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建立和完善信息化项目的预审核、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评估、审计等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考核评估,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三个方面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考核,建立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问责制。
(三)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信息化人才保障是促进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措施加强人才保障。一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培养信息化人才,形成多方培养信息化人才的良好局面。二是经常性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著名软件企业到我市合作办学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三是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信息化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并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生活待遇、工作报酬、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入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信息通信技术重点学科研发项目的学术带头人、高级软硬件开发人才和国际化管理团队来我市创业。四是聘请国内专家,参与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评审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构建信息化多元投资环境。
构筑服务于信息化的多元投资环境,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市场化、多渠道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将信息化发展资金列入政府投资管理体系,加强对投资科学性的管理,强化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激励、约束和评估机制。
稳步增加政府信息化的投入,重点和优先支持以下类型的项目:需求目标明确、管理责任清晰、服务效益显著和协同机制完善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整合部门业务系统、大幅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的项目;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提升现有系统应用水平和信息共享水平的项目;跨部门业务协同、跨部门资源共享、共用基础平台、综合应用平台等节约财政投入效果显著的项目;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组织模式,提高行政能力的项目;支持数据清理、架构规划等资源整合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