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服务业中的应用。
大力推广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推动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
加强对商贸流通服务业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在线焦作商务之窗”,为开展国内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提供商务咨询、商务指南和商务信息。不断提高商贸流通服务管理部门电子政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办事。积极支持商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商业设施,改善商业企业经营管理。鼓励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和大型批发市场建立数据交换、电子订货、供应链管理和商业分析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协同和电子结算。
以区域特色经济及有形市场为依托,建立一批跨区域、专业化、有品牌效应的特色行业网站和商品交易网,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特色产品的国内、国际交易市场。
鼓励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旅游、教育、文化、保险和医疗保健等服务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带动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信息化带产。
巩固壮大电子信息先导性产业,加快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持续培育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夯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1.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
紧紧跟踪国际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发挥在专项领域内的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高、精、专知名企业,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通过应用促进其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向高端发展。
2.促进软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加快“双软”认证(软件企业、软件产品)工作,通过引进优势企业等方式,大力培育本地软件企业,引导软件企业专注行业开发,在行业项目开发中积累行业业务经验。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支持国产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3.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技术、信息和网络的比较优势,抓住“三网融合”机遇,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和网络服务。加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快传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网络服务。积极推进基于移动设备的信息服务,促进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即时通信和移动商务等各种增值服务发展,大力支持数字电视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
支持企业开展基于网络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代物流和财务管理等生产经营性信息化服务业务,培育在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的业务转型,发展面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和应用系统等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满足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4.集聚行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建设。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培育更多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行业排头兵。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资金支持,政府提供相应的扶持、指导和建议。
5.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
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国内合作,统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市场、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支持骨干制造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创新投入,推进工艺升级。各级、各部门安排引导资金和企业资本市场筹资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注重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并举,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五)信息化利农。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使命,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分阶段、分层次提高“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覆盖率。
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有线电视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户户通”。进一步合理布局有线互联网络建设,分步骤实现有线互联网络“户户通”。对乡镇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适当部署无线局域网络。在扎实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乡镇、行政村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扎实有序推进。
2.开发信息服务项目,丰富农民生活。
深入调查分析现代农民对信息化在工作、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与相关通信服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开展多方合作,在镇村企业工作安排、农业生产扶持、家庭教育和娱乐文化活动等方面开发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充分利用“三网融合”资源,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统一部署,利用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电视上网平台功能,将海量的文化资源通过IPTV承载网络分发到乡镇基层服务点,基层服务点通过电视终端进行文化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加速实现文化信息资源进乡入村进程。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社会化。
各级、各部门要从完善制度、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为农村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提高农村政务信息化服务水平。
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对于垂直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要求尽量做到整合,减少重复,在乡镇一级实现共享;档案建设材料要逐步实现纸面材料和电子材料的同步,加强电子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互联网的应用,指导村、镇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网站功能,展示乡镇新面貌,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渠道。重视村一级信息采集等更多服务百姓的项目开发,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村务管理、新闻、科技等信息,使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
5.完善信息推广体系,实现专业信息资源共享。
把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科技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村科研院所、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中介组织推向市场经济的前沿,与公共信息网络对接,使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和管理部门都成为信息资源的享有者和提供者,从而基本形成对外与全国乃至国际联网,对内延伸辐射至乡村市场、农村技术服务机构和重点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生产经营大户的信息服务体系。
6.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整合各层次、各方面的农业科技和人员资源,及时准确地为农民解决农业科技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设立统一入口的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建立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让信息资源快速共享的优势充分发挥。
(六)信息安全保障。
支持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保护整个网络和其连接的所有系统,实现全网安全预警响应、实时高效监控管理;完善升级安全防护、网络信任、应急处理、容灾备份等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和网络安全支持设施;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终端桌面安全和物理安全等六大安全领域全面系统地实现未来五年全市信息化建设对于信息安全需求,保障诚信、健康、安全的信息化运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