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市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及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对市民健康的信息服务。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医疗药品采购平台及主管部门、市民监督系统。整合我市疫情、病情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等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监控、监测、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
7.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领域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开展“金保工程”二期立项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市、县(市)区、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推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低保和优抚安置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服务整合,大力推进各类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系统,促进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全面完成“金保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实现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面支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对城乡各类服务群体“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8.深入推进科技、教育领域信息化。
建立和完善科研基础平台,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和科研设备的充分利用,推动科技交流与协作。加大科普资源信息服务整合,搭建服务本市、辐射周边的科普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焦作教育城域网络。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实施“班班通”工程,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习方式和上网行为的转变。加强优质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数字焦作教育”。
9.加强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
加快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提高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文物、博物馆数据库信息共享体系,在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和研究方面广泛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初步实现资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提升馆藏档案馆的数字化比率和已数字化的开放档案上网率。
10.加强信息化社区建设。
从搭建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入手,探索“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模式,理顺最终用户、开发商或物业、信息通信服务提供者、社区公共信息平台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保障信息通信运营企业平等接入到最终用户,保障居民自主选择信息通信运营企业的权利。以信息化社区为平台,服务和支撑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电话、电视、计算机为主体的社区信息公共服务渠道。完善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网,整合政府各部门面向社区居民的在线服务,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鼓励相关企业以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网为平台,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信息化辅政。
结合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突出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电子政务整体效能,促进政府实现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监管有力和服务到位。
1.推进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交换的规则和机制,制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统筹和监管,规范政府的信息采集、维护、共享、交换和公开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保障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和安全保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采集和共享使用的原则,建成一批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重点加快建设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以及居住场所、流动人口、地下管网和社会信用信息等专题数据库,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体验到信息资源共享所能带来的便捷。
2.建设完善领导决策信息化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 各部门的决策信息资源,依托电子政务专网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市的领导决策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及时和可靠的信息支持,增强宏观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满足城市运行、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的决策需求。
3.加强政府财政、投资管理信息化。
以“金财工程”建设和完善为主线,建成覆盖所有财政核心业务的财政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推广财政、税务、银行、国库之间系统联网和信息共享,支撑各项财政改革。加强网上审批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
4.推进审计、监察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建立适应业务发展需求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信息化操作平台,推动联网审计进程,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查错纠弊、遏制腐败能力。加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网络化,提高行政效能和监察水平,促进依法行政。
5.推进城市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水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形成全面、准确、直接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提升对土地、水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监管和利用能力。
6.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步伐。
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指挥和调度水平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和出行信息系统、公共客运调度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交通管理信息的共享,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监控、调度、服务与应急处理等业务的整合与协同,全面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7.推进数字环保,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建设城市环境在线监测、环境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生态监察、电磁辐射、机动车尾气检测等业务数据收集、处理、加工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城市陆地和水环境生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生态环境实时监管,提升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环境安全和污染源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生态保护、环保与环卫行动,发挥监督作用提供服务。
8.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一是信息服务的广泛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加强。二是市场运行的信息化。在线营销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在线营销预算纳入各级旅游目的地的营销预算;旅游在线预定的用户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实现交易流程规范化和电子合同标准化,数字认证签证手段在全市旅游服务企业中得到有效应用。三是行业监管的精细化。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各类旅游业务管理系统功能和架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旅游监测预报体系基本形成,有效支撑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旅游市场运行。旅游景区的实时监控和应急调度能力得到全面加强,旅游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9.推进城市综合减灾防灾和应急管理信息化。
|